文章内容

党建引领,开辟基层善治新境界

长江路街道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 提升服务群众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今年以来,长江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筑牢社区“善治”根基为根本,以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通过建组织、抓自治、优服务、促和谐,把党建融入社区管理,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等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建强基层组织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一切工作到支部是党的强大优势。长江路街道党工委按照找需求、建组织、亮身份、搭桥梁、促协调的工作思路,完善组织架构,凝聚多方合力,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工作没有抓手的问题。

该街道根据辖区内各小区不同物业管理形态,成立物业党支部、业委会党支部和居民自治党支部三种类型党组织45个,不断扩大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以“热心、爱心、善心、公心”为标尺,选举在党员群众中威信较高、热衷社区事业的人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提高小区党组织运行水平;在成立党支部的小区每栋楼设立党小组,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纵向组织链条,打通党组织建设的“最后一纳米”。

同时,该街道注重发挥党员在小区中谋发展、共进步的带头作用,鼓励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带头抓好小区各项民生事务。比如,隆基家源小区党支部鼓励引导居住在小区的党员积极参与业委会竞选,新一届业委会7个成员中有4名具备党员身份。党支部在单元门公示党员联系方式,使群众有困难能第一时间通过党员传达给组织,由党组织督促物业限时解决,真正体现“党员就在身边”。

为进一步强化居民小区党支部统筹小区事务、协调联络各方的“纽带”作用,长江路街道每月定期组织召开小区业主议事会,构建以居民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物业、业委会、网格员、居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共治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党支部决定的重大事项、小区活动主题及内容,一律提报议事会共商解决办法,让小区“拧成一股绳”。同时,完善党员议事会、民主生活会、党务公开等制度,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议事、调解工作方式,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服务、社会治理、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构建起小区党员、居民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

实施民主自治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一直以来,长江路街道坚持把居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百姓需求作为第一导向,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民主自治首要在于民主协商。该街道在15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共建议事会议制度,通过例会制度将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业主监事会、物业公司等纳入社区治理框架,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类资源集中解决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共商解决办法,小问题立说立改,重大事项邀请全体业主代表参加,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问题大家管”。党支部每季度组织党员、业委会成员、业主代表和小区网格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聚焦“如何履行业委会主体责任、如何实现绣花式小区服务”等问题,深入分析研讨。截至目前,各居民小区业主议事会已对如何解决小区绿化、车辆乱停乱放、居民住宅电梯运行安全等130多项问题进行了民主协商和解决,推进了业委会的规范化运作,更好地维护了业主合法权益。

在街道和社区的指导下,各小区党支部制定了《小区管理公约》和《小区事项议事规则》,明确物业公章代管、设立公管账户、账目公开等5大类34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业委会的组建、换届、选聘物业流程及其职责。在条件成熟的小区,业委会还专门下设业主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监督物业服务工作,将小区物业费用的收支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等全程监督,面向群众公开,让居民听得见、看得见,切实感受到居民自治成果回馈于居民生活。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使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中心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制度标准更为清晰,为更好地开展小区自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定期召开居民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政务评议会,合力推进解决小区内重要事项、复杂问题。例如伟业花园小区党支部定期汇总居民反映事项,要求物业限时整改,提升服务质量;隆基家源小区党支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成立由小区居民自发组建的物业服务中心,真正让居民当家做主。同时,该街道着力构建配套保障机制,将小区党支部工作运行支出纳入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按标准予以补助,今年以来累计拨付经费70余万元,保证小区居民党组织正常有效运转。在一些有条件的小区设置议事厅,为小区居民定期开展集中学习、讨论交流、民情分析等活动提供场所。

抓实民生服务着力打造和谐社区

千办万办,办到百姓满意是关键。长江路街道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统筹一切资源优势,在居民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办好百姓身边事。

该街道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引导党员、志愿服务者等从矛盾集中的停车难、小区环境差等棘手问题入手,通过业主议事会,同时依靠技术手段线上线下共同“破题”。例如隆基家源小区通过建立小区自治组织,针对涉及群众生活的水、电、暖保障问题,优选责任心较强、热衷服务社区的居民,分别组成维护服务小组,为保障居民用水、用电和供暖提供24小时服务;盛世嘉苑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利用网格系统提供的数据支撑,分析研判居民迫切需求,主动听取民意,回应诉求,赢得了居民的信赖和支持。

该街道还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组织什么”的服务理念,依托“义播阳光”服务品牌,整合社会组织54个,吸引社区志愿者1.2万余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孩子托管难、家电维修难、退休职工活动少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众20多万人。比如,隆基家源小区党支部在小区内组建矛盾化解、文体活动、未成年辅导、维修服务、扶贫帮困等5支志愿者队伍,每个月为小区居民免费磨刀、更换水龙头和照明灯、疏通下水道,节日期间免费为居民张挂彩灯。通过把小区内的各类服务力量、服务资源、服务优势“聚起来”,办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微实事”,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的“服务圈”,让小区居民真正感受到党支部建设给小区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邻里不是陌生人,守望互助一家亲。在抓服务提升的同时,长江路街道和社区党委积极支持各小区党支部举办“幸福三月天,美丽女人节”“老年走秀”“携子同窗”等文娱活动,联合社会志愿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换物”公益活动,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将可回收物交投,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手机话费、电影票等,不仅为推广垃圾分类营造了良好氛围,增加了民众在源头环节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及参与度,也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沟通机会,拉近了邻里关系,营造了和谐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更加自觉地服从党在基层中的领导,积极参与到小区的和谐建设中。 张希文 郑蓉蓉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