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七点多,胶南街道象沟头村改安置房小区的保洁员宋美云都会早早赶到小区,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为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顺利、富有成效,该街道广泛开展垃圾分类“520行动”。“‘5’是发挥全体党员、村(居)、物业公司、社会力量志愿者及居民五大元素的力量;‘2’是积极拓展‘线上线下’两种宣传途径,以达到宣传无死角;‘0’是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做到服务居民接地气、‘零距离’、重实效。”胶南街道城管中心负责人陈刚介绍,该街道从硬件入手,自2018年起拿出专项资金帮助29个村居、物业小区等建设了45个生活垃圾分类站点,购置260个分类专用垃圾桶和垃圾桶维修配件,与8个企业签订餐厨垃圾回收清运协议。目前,全街道已具备垃圾分类的物质基础条件。
硬件除外,该街道又加强垃圾分类软件建设。2018年,街道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党政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各村居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同时加强“三员”建设,配置分类指导员45名,分类专员81名,分类检查员3名。目前“三员”已全部培训上岗,按工作部署稳步推进分类工作的实施。同时,该街道调动城管、社会治理、妇联及物业公司、学校、居民、企业等力量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合力推进垃圾分类。
宣传工作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重点。为此,胶南街道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培训。该街道先后组织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党员及志愿者、物业公司等,通过拉横幅、发放宣传材料、解答咨询等方式,到辖区集市、社区、学校进行宣传。“线上,我们开发了‘生活垃圾分类题库’,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答题,目前已有1200多人次参与。”陈刚说,该街道还邀请市政公司宣讲老师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培训班”,对包括党政成员、物业公司、市政作业队等在内的200多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解,使有关负责人和专业操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垃圾分类方法,为接下来的分类具体实施打下基础。张海铎 焦宗耀 李 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