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千亩湿地变良田稻谷飘香是丰年

海青镇廒上村湿地水稻生长周期长,既有江南水乡的韵致,又米粒饱满、香气独特

□记者 谭宁 报道

本报讯 “千亩湿地芦花摇曳,十里田畴稻谷飘香”。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廒上村近千亩湿地呈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的丰收画卷。

近日,记者来到廒上村村南的湿地,驻足田间地头,近500亩稻田里散发着阵阵稻香,一场场秋雨过后,稻谷金黄、颗粒饱满,秋风徐来,掀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

廒上村的湿地水稻,如今已是小有名气。听村里的老人说,廒上村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种植水稻,从当初的一片荒滩盐碱地,到现在数百亩的优质稻田,离不开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位于村南的近千亩湿地,是半咸水的盐碱地,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这里种植的水稻生长周期比南方水稻要长,且种植模式有所不同,新稻米煮熟或熬成粥后,米粒饱满、香气独特、营养价值高,与普通稻米有鲜明的区别。据悉,廒上村是西海岸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水稻产区。

十月中旬,廒上村的水稻陆续开始收割,数百亩的稻田里,收割机穿梭往来,记者看到,在农机手娴熟地操作下,一行行水稻被切割卷入脱粒仓,割稻、脱粒、粉碎稻杆等工序一气呵成,一会儿功夫,一亩稻田就已收割完毕。“以前人工收割稻田得耗上大半天时间,现在一亩稻田从切割到稻谷装袋,最多也就十五分钟。”廒上村村民陈为江说道,机械化收割代替传统收割方式,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收割所造成的损耗。此外,收割机在脱粒作业的同时粉碎了秸秆,减少了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

如今,廒上大米品牌在当地赫赫有名,供不应求,已成为廒上村老百姓增收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今年的水稻品种好,产量高,亩产能达千数斤,算下来,一亩地能净赚三千多块钱,比种小麦要好得多。”陈为江有着四十多年水稻种植经验,说起今年的收成,他很满意。“看,饱满吧。”抓起一把正在装袋的稻穗,他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目前廒上村湿地水稻的种植加工已形成规模,从前的单一品种到现在的多个品种,这里的大米、糯米、香米远近闻名。

众所周知,我国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廒上村的千亩湿地资源,拥有江南水乡的风韵和景致,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对于这千亩湿地和水稻产业,村里正着手进行规划,在加大对湿地保护和开发的同时,引导扶持村民种植高产优质水稻,助农增收。“下一步,我们将引进更适合盐碱地的新品种水稻,提升水稻产量,同时引进大企业进行规模化管理,增加农民收益。”海青镇廒上村村主任陈为荣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