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23日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较去年的第46位大幅提升。
报告说,中国在营商环境报告衡量的大多数领域改进了监管,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落实监管改革最多的经济体。同时,中国连续第二年位列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
报告说,中国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八个领域的改革取得突出进展。例如,中国简化了办理施工许可和获得电力的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此外,中国通过采取货物预先申报、升级港口基础设施、优化海关程序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编制报告的世行全球指标局高级经理丽塔·拉马略说,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改革动能在延续,中国等经济体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而持续的进步对改善国内商业环境和扶持私营企业非常关键。
《2020营商环境报告》追踪了截至2019年5月1日的一年内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监管改革,发现115个经济体实施了294项改革让商业活动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报告》是世界银行的旗舰报告,自2003年起每年发布一份,至今已发布17期。(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23日电)
相关新闻>>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年施行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日前对外发布,并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在当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 表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二是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环保、消防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三是进一步做到简政便民。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明年6月底前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快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力争到2022年前,全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四是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信心。今年底前在全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
五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法规。对不符合条例精神的法规文件进行必要修改完善。
(据新华社)
新华时评
让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
在中国,生意好做吗?24日世界银行给出自己的答案: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再度提升,从去年第46位升至第31位,并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如此评价披露了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之“密钥”。
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我们看到,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步子在加快,效果在加速显现。这方面,世界银行有体会,亿万市场主体也有公论。
世行中国局局长芮泽专门“点赞”中国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取得“令人赞许的”改革成就。作为世行衡量营商环境的10项指标之一,中国在这方面拿到15分的满分,远超东亚地区9.4的平均分。
不只是办理施工许可证,从开办企业到获得电力,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到登记财产,从跨境贸易到纳税,在截至今年5月1日的12个月中,中国在10项衡量指标中有9个领域改革举措获世行认可,其中8项指标排名上升,最终推动总排名跻身全球前40。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世行报告中,中国排名从上年度第78位一下子跃升32个名次。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国排名连续“爬坡”表明,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出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考量。
要知道,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道路上奋力奔跑的时候,许多经济体同样在努力。你追我赶中,中国为什么进步较快?就是靠实打实、硬碰硬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敢蹚改革“深水区”,敢啃改革“硬骨头”。
税负减轻了、通关便捷了、获得电力更快了、投资者权益更有保障了……一项项改革,带来一个个看似微小的进步,却牵动着、温暖着亿万市场主体的心,激发起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与活力,汇聚起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合力。
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渐增多。要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击浪前行,中国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国务院日前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政府法规形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这在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想见,一个不断优化的营商“软”环境,必将持续培育中国发展“硬”实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