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为退役军人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滨海街道创新打造双拥服务机制,为退役军人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

□本报记者 苗壮

本报通讯员 孙传君

今年以来,滨海街道以构建和谐军政、军民关系为主线,进一步拓展军民共建领域,立足实际,健全双拥工作体系,创新打造双拥服务机制,为退役军人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巩固和发展了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创造了“双拥”工作的滨海模式。

组织健全制度到位

“双拥工作是事关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做得到位、做得出彩。”在滨海街道双拥工作会议上,党工委书记高勇如是说。

近年来,滨海街道将双拥工作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密切配合共同抓、上下结合层层抓”的良好格局,为街道双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有了健全的制度,滨海街道双拥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双拥工作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形成会议记录,按分工抓好落实;设立双拥工作联络员,负责做好双拥日常工作和军地联系沟通,积极为双拥对象服务,更加完善双拥服务网络。“如今,街道双拥组织健全、制度到位,已经建立了一套内容全面的双拥档案资料,为做好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滨海街道双拥工作站负责人陈正武告诉记者。

聚力保障宣传跟进

项目入驻、地面附着物清点、征地补偿等,在国防工程施工过程中,滨海街道及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对居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法规宣传为重点,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使搬迁户受到教育,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整项国防搬迁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创造了“滨海速度”。

据陈正武介绍,街道在国防工程安置区六和社区设立巡回法庭和涉军法庭,解决了六和社区及其周边民事案件、涉军案件,并在六和社区建立了双拥工作站,做到组织、制度、人员、管理到位。

同时,滨海街道每年在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组织走访慰问部队官兵,积极帮助驻军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并开展“军地双方鹊桥会”等各种形式的军民联谊活动,丰富了驻军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

创新机制精准服务

“科学设定积分累计方式,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可换取一定积分。”“积分可以定期兑换文创纪念品,也将作为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等活动的评选依据。”……在滨海街道双拥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吸引了记者注意,这套工作机制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为退役军人营造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和舞台,让他们有更大作为。

今年以来,滨海街道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共同服务”的市场化就业模式,联合辖区内企业共同设立退役军人及军属专属岗位,定期向退役军人推送推荐。同时,多次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和劳动技能培训,为退役军人营造能够干事创业的环境。“我们根据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双拥活动,创新性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双拥工作全面开展。”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勇介绍说,街道创新开发了退役军人信息化平台,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全省首个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成为退役军人和军属满意的民心工程。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