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乡村惠民工厂再添一家

位于宝山镇荒庄村,项目可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记者 宋迎迎 报道 本报讯 近日,青岛瑞联合实业有限公司高新技术芯片及集成电路线路板生产线项目在宝山镇荒庄村奠基开工。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赴宝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创的乡村惠民工厂模式的成功复制,也是西海岸新区第四家乡村惠民工厂。项目的开建为我区乡村振兴工作再添新动能。

据宝山镇荒庄村“第一书记”缪树武介绍,该项目是西海岸新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独创的乡村惠民工厂模式的复制、放大和升级。项目预计年底前厂房建设完工并安装设备,2020年2月底前正式投产。项目将投放芯片及集成电路线路板生产线各4条,投放组装生产线8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年利润300万元,可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每名务工人员月收入可达4500元左右,村集体年收入可达5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2018年4月,西海岸新区赴宝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后,通过群众走访、实地考察等,制定了“以产业振兴为主抓手,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引导留守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的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在胡家村探索开办了第一家乡村惠民工厂,加工生产海尔、海信等企业的电视、空调遥控器产品。起初,胡家村“第一书记”费超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腾出办公室作为电子产品加工“试生产”车间,通过技术培训将村里的留守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高质量就业,实现致富增收。2018年8月份,费超和村两委班子分头做通群众工作,利用村里闲置、倒塌、撂荒的宅基地改建成厂房480平方米,乡村惠民工厂进入量产阶段。一年多来,胡家村乡村惠民工厂培养产业工人由最初的9人扩大到130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37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胡家村乡村惠民工厂运行成功后,宝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又将此模式复制、扩大,陆续设立第二、第三家工厂,引导更多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劳务经济保障村民、村集体增收。而乡村惠民工厂这一模式也被评选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工作队2018年度十佳工作案例”。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