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敢理旧账 善解新忧

灵山卫街道扎实办好百姓身边事,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毕玉慧  

360余件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16000余件群众难事得到有效解决,近万名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居家养老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办好百姓身边事”集中行动以来,灵山卫街道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理旧账、解新忧、办实事,使辖区一批百姓身边事得到圆满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提升。

>>理旧账逐一剖析落实,捋清陈年旧账

办好百姓身边事,最难的是解决历史旧账。对此,灵山卫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成立历史欠账问题处置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梳理出的问题逐一剖析、逐一落实,实实在在钻透案情,捋清了一批陈年旧账。

以杨七岭村保障环境整治行动形成的历史欠款为例,街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时任财政、城市管理等部门人员对事项全部细节逐个还原,并聘请审计公司按照现行绿化程度进行审计,最终长达8年的历史欠账得以化解。截至目前,街道共梳理28笔“旧账”,累计拨付360万元。

针对长期困扰群众的违法行为,街道组建专案组,一案一策,坚决依法打击。例如因车某恶意谋求过高拆迁补偿拒不清场造成薛馆路被迫绕行形成两个大型弯道,致使此处交通事故频发,街道果断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对其违法行为集中固定证据并依法打击,顺利完成道路取直,有效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今年以来街道通过找准切入点,顺利完成清华美院、缦山兰庭等6个项目300个尾户清理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了绝大多数群众利益。

此外,在各项涉及群众远期受益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中,街道全体干部动真情、用实心,不躲不避,耐心疏导,用一张笑脸解万千难题,今年以来,累计完成2100余亩土地的清场任务。

>>解新忧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管区

“旧账”,不能拖成历史遗留问题;“新忧”,则要第一时间化解在萌芽状态。伴随街道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老百姓安置回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教育、养老、物业管理成为新的民生课题。

今年来,街道聚焦孩子入园难、老卫城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居家养老压力大的配套短板,全力构建“学有优教、老有所养”服务格局。目前,总投资2200万元建成的九龙幼儿园已开园,3处回迁安置区幼儿园正加快装修,累计投资400余万元打造“东有月亮湾、中有珠山文苑、西有九龙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家门口享受优质养老服务的愿望正逐步成为现实。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街道完善制定5个细化文件,构建“市场引领、兜底补差、就近托管”的新型物业管理模式,并以月亮湾北住宅楼为就近托管试点,以农民公寓为兜底补差试点,开展为期两年的物业管理优化试运行,并实行退出淘汰机制。

此外,该街道投资700万元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民生服务平台;投资450万元打造社会治理快速处置中心,拟投资600万元为两个派出所增建营房,全力打造平安卫城;建立诉求解决反馈机制,对百姓身边事办理不利的人员和责任部门一律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形成“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管区”的治理新风。

>>办实事绣花功夫,做细身边微实事

办好百姓身边事,最直接的就是办好百姓身边“鸡毛蒜皮”却又与百姓息息相关、反映强烈的“小”事,对此,街道拿出绣花功夫,做细百姓身边“微实事”。

“以前送孩子上学要绕路,宁海路打通后方便多了。”近期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十二中学学生家长普遍感叹。

据了解,由于纱厂搬迁涉及的土地问题未解决,致宁海路贯通工程成为群众关注焦点。为此,街道先行投入50万元建成临时路,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同时,集中精兵强将拔钉清障,最终1个月内完成纱厂拆迁并打通宁海路。目前,街道已累计完成15条道路修补工作,完成道路保洁255万平方米。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街道始终坚持“第一时间”原则。针对群众反映大湾港路护城河区域无防护栏的问题,街道立即全域排查,投资12万元为4处危险路段增设防护栏和安全提示牌,另有3条道路完成现场勘测,800米防护纳入施工计划。针对群众反映办事与工作时间冲突问题,街道实施网格化上门服务,累计帮办服务160余次,上门服务730人次,16000余件公众投诉全部按期办结。针对九龙社区周边“马路市场”问题,街道经调研在社区北侧新建12000平方米露天便民市场,并投资600万元建成100余个摊位的五星级标准九龙农贸市场,实现了“引摊入市”、占道游商“退路入市”。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