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失能半失能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2019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精准扶贫与养老有效衔接,开启“后扶贫时代”的新探索。“一年多了,养老服务中心几乎天天来家里帮忙,又是送饭又是打扫卫生,还定期帮着做体检,不敢想自己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年近九旬的徐宝聚住在珠海街道小溧水村,他高兴地讲述着自己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正如区扶贫办副主任曲勇所说,扶贫养老似一粒种子植根大地,种下的是温暖和谐,收获的是西海岸新区老年贫困户的幸福安康。
融合扶贫需求,实现精细化服务
占地150平方米的助老大食堂里香气扑鼻,一荤一素一汤一主食即将完成烹饪,助老爱心超市内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康体苑里乒乓球台及各种健身设备配备齐全,康乐苑内摆放着尚未结束的棋局,还有充满着书墨香气的书画室……
记者在唐岛湾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感受着温馨的养老氛围。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份温暖里面更是融入着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目前该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对象达2500人,其中包括41位贫困户。”唐岛湾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周航告诉记者,该服务中心可为辖区内贫困户提供助餐送餐、代买代购、健康管理、中医康复理疗、日间托养、居家护理、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娱乐活动、爱心公益服务等综合照护服务。
搭建智慧平台,实现专业化管理
“你看我这块手表,能测心率,能紧急求助,还有电子围栏,不管走到哪,服务人员都能在地图上看见我的位置。”年过八旬的邓焕美向记者展示着她的“神奇手表”。“当监测到健康数据异常、紧急呼叫或意外情况时,我们的云平台会将收到的告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呼叫中心,老人家属和其签约的家庭医生也会在手机APP端同时收到告警信息,达到‘一键三呼’的效果。”周航手持一款智能穿戴设备为记者演示道。
为实现专业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行,珠海街道在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了西海岸首个大数据智慧颐养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穿戴设施等智慧化手段,为老人提供一站式呼叫服务、紧急救助服务和智能监护服务。
贫困户全纳入,实现网格化帮扶
超过60岁的贫困户可以纳进养老范畴,那60岁以下的失能半失能贫困户怎么办?
丁勇告诉记者,针对这一难题,珠海街道用好扶贫收益资金和“慈善一日捐”资金,每年拿出10万元,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15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了服务范围,实现养老与扶贫的无缝衔接。
松园村贫困户丁满堂今年40岁,患下身瘫痪并伴有羊癫疯多年的他,现也成了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经常照顾的对象。“帮着翻身,做简单的康复训练,遇上紧急情况还可以紧急求助。现在他情绪稳定很多,见到服务人员经常自主坐起来,真是多亏服务中心的帮忙。”71岁的姜殿美是丁满堂母亲,她向记者感慨着一年多来的变化。
依托社会治理力量,珠海街道还创新扶贫智慧颐养“治理+服务”模式,将公安、安监、物业经理、综合执法等321名专业人员融入扶贫智慧颐养服务体系,重点针对辖区老年人、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扶贫智慧颐养服务全覆盖。同时将62家公益组织、12家公益企业融入平台,实现就近承包制一对一送餐服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