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全球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30万、中国以外超过25万。近日有临床研究报告了部分出院后检测又恢复阳性的案例。有观点认为新冠肺炎可能会成为长期感染的慢性病,疫情也可能“长期化”。多位专家指出,目前还没有明显证据支持这种猜测,但对于康复患者应加强长期监测,密切关注可能的变化。更要警惕新冠肺炎变成季节性传染病,在秋冬季再度来袭的可能。
疫情“长期化”尚无明显证据
相关专家认为,从新冠病毒结构、动物实验等尚未发现造成慢性感染的明显证据。
有猜测认为新冠肺炎会成为乙肝一样的慢性病,日本长崎大学病毒学教授北里海雄说,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使乙肝病毒能在人体内引发持续感染,且不能被清除,但目前在新冠病毒基因组结构中尚未发现可合成cccDNA的区域,长期感染可能性不大。
一些人还担心新冠肺炎患者会像艾滋病患者一样终身带毒、终身服药,专家也认为没有根据。“艾滋病病毒RNA逆转录成为DNA后会整合入人体基因组,引起慢性感染。抗艾药物无法作用于已整合入人体细胞的病毒DNA,因此一旦停药会引起病毒反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学者、艾滋病专家王宇歌说。冠状病毒的正链RNA不会发生逆转录整合,病毒RNA不进入细胞核。多数新冠肺炎痊愈者的免疫系统一旦清除病毒,病毒将从体内消失。
此外,动物实验也证明感染过新冠病毒后可产生抗体,抵御二次感染。
患者复阳原因多样
那么,为何会出现复阳患者?
专家认为,可能是患者体内病毒在出院时并未全部被清除,再加上核酸试剂敏感度和取样问题,容易出现“假阴性”情况。英国《柳叶刀》杂志此前刊登论文显示,在137名出院病人中,病毒脱落期最长可达37天。王宇歌说,由于病毒脱落周期长,体内病毒水平会反复波动,病情因此出现反复。如有病人存在先天免疫缺陷,可能就一直不会产生抗体。北里海雄还提出了一种可能,新冠病毒具有很强变异能力,变异部分可能导致核酸检测不到,同时抗体的中和作用又被回避,病毒躲过了免疫系统的攻击及清除,不排除会有复阳可能。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张康教授说,也有可能在呼吸道检测阴性后,患者粪便和肠道还存在病毒,后来又感染了呼吸道。
专家建议,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核酸和抗体“双检测”,避免“假阴性”情况。此外,应对出院患者开展长期健康监测,以防复阳患者仍有传染性或其他变化。还应严防新冠肺炎成为季节性疫情,在秋冬季卷土重来。 (据新华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