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昔日“问题村”如今成“明星”

——滨海街道东古镇营村嬗变背后的“治村密码”

□本报记者 张静

前几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东古镇营村因干群关系不和、村民人心涣散,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问题村”。近年来,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了引领街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的示范“样本”。

起起伏伏之间,藏着怎样的治村密码?近日,记者来到东古镇营村,跟着村支部书记徐全阳,逛村子、听民意,解读该村的治理智慧。

建1座小广场

没花一分钱 聚涣散民心

“先带你看看我们村吧。”一见面,话不多说,徐全阳就风风火火地带记者去巡村。每天必须巡村一遍,也是徐全阳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在村南头,记者看到了一个健身广场,有足球场大小,里面不仅有“动感单车”“解压带”等健身器材,还有个小型“舞池”。广场旁的树上缠满了灯带,天黑后,灯带与路灯一起就能点亮整个广场,村民可以在此开启欢乐夜生活。“建了这个小广场,整个村子才慢慢有了活力,但建它堪比‘取经’,经历了太多难处。”曾是东古镇营村乡村指导员的贾淑涛在一旁直言道。

原来,该村每年收入只有靠土地流转赚取的30余万元,但整个村子每年的开支要近百万元,徐全阳刚上任时,村子还有外债200多万元,想要帮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简直是天方夜谭。“村里经济虽然落后,但不能苦了百姓。”那一刻,徐全阳的想法就一个,“井里没水四下淘!”

说干就干,哪里有搞建设剩下的砖块、土块、沙石,他就去哪里拉,拉回来后,再组织村民自己动手,将小广场的垃圾清走、深坑填满、场地铺平、安装器材;别地儿决定更换的灯带,带人自己去拆,回来自己接电,缠到树上……就这样,没花一分钱,东拼西借“凑”出了个小广场,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村民们的心反而一点点被他捂热了。

“村里穷,过去都在家窝着,出门见了招呼都懒得打。”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迈村民告诉记者,“后来有了这个小广场,俺们有了一起拉呱聊天、活动锻炼的场地,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小广场上,人与人的距离开始靠近,凝聚力渐生。

添1队年轻人

激活老党员 调动积极性

以前,村里就35个党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由于频繁换届,且老龄化、帮派化严重,导致整个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都比较突出。在徐全阳看来,重振党群关系、配强好班子尤为迫切。

为此,他开始不断做工作,终于增加了10个年轻党员力量,让整个党组织开始变得有活力。“今年7月,还要再增加5个年轻党员。”说这话时,徐全阳的眼睛里透着兴奋与满足。

他坦言,以前开个党员会,能来3个人都算不错了,但自从年轻党员进来后,老党员们瞬间被“激活了”。今年春节,村里疫情防控开始后,村里的45名党员,除2名在外,其他的全部请缨返岗。其中,60岁的徐洪果是村里的老书记,从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在家制作经营海水豆腐,日产量可达一吨,但疫情防控开始后,他拒绝了所有订单,就跟年轻人一起在村口执勤。

另外,村民徐洪华的妻子坚持每天中午做好饭菜,让儿子送到值守的板房中,只为让值守人员吃上口热乎饭;还有的觉得板房里冷,直接把家里的炉子搬到了板房里,又扛来两袋子煤,供值守人员取暖。

“年轻人没白没黑在村口站着,护着村里的安全,俺们这些老家伙不出点力,岂不白长这些岁数!”一边听着的徐洪果拍着胸口对记者说道。

聊起这些年村子的变化,徐全阳滔滔不绝。他特意提到,前几天街道选址建坟地,每个村都意见很大。但当街道来到东古镇营村后,对于选址建坟的事情,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不仅全员到齐,还全票通过了决定,“这给我触动很深,这真不是我们村干部干得好,而是我们的村民做得好。”徐全阳说,也正是这群年轻力量唤起了老党员们的“英雄主义”,现在的大家又拧成了一股绳。

聚1股合力

当好凝合剂 建良性村治

“管理村子,就像造一座房子,怎么才能把地基做得实之又实、牢之又牢?在我看来,关键就是让每块砖都发挥主体作用,再用水泥等材料凝聚成为一股合力。”徐全阳说,村民是砖石,党员的凝聚力、传帮带学的效果、村规民约、奖惩制度等都是凝合剂。伴随着民心不断靠近、党组织活力不断被激发,更多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良性循环开始逐步建立。

就拿休渔期补网一事来说,村里共30多户渔民,一到休渔期,满大街都是修补渔网的、晒浮漂的,每次环境卫生评比都会垫底。为此,该村就找了一块专门的空地,让村民在规定时间来此处补网,“我们家有5000多个浮漂,以前没地晒,现在不仅有地还不影响环境卫生,这办法好。”正在补网的村民于永堂对这项举措赞叹有加。同时该村还积极帮助村中养貂的养殖户转型,消除了村中异味;实行奖励政策,自搞门前卫生,村子实现大变样。

除此之外,村两委自发值班,解村民难题。“村民解决问题不分时间,许多习惯在早上6点和中午饭点来解决,时间一长,我们养成了习惯。”徐全阳指着村头的一个集装箱告诉记者,“以后那里就是我们的一处临时办公场所,不仅让村民找起来容易,还方便各类保障工作的开展。”

如今的东古镇营村,在村“两委”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民心齐了,民风淳了,干事劲头更足了,他们正迎着春风,向更美丽的乡村前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