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生猪产能加快恢复

截至7月底,全区生猪存栏25.8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9万头,较年初增长12%

  ◆国家新政策: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到500头以上;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费分别由1000元/头、5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800元/头。
  ◆西海岸合同猪新模式:养殖户与公司签订合同,交纳一定押金,由养殖户提供场地和人工,集团公司派出技术员驻场指导,实行统一管理,出栏时养殖户按协议获取“代养”收益。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史扬
  
  今年上半年,受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西海岸新区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截至7月底,全区生猪存栏25.8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9万头,较年初增长12%,生猪生产恢复的效果正在显现。

  政策接地气
  养殖有底气
  徐敬荣在海青镇经营着一家小型养猪场,场内的24头能繁母猪,过去达不到农业政策型保险的承保条件。“自从国家出台了新政策,现在所有的能繁母猪都可以享受每头1500元的保险费保障。”徐敬荣开心地说道。
  原来,自去年秋季以来,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政策,从项目资金、养殖用地、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方面,大力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区农业农村局畜牧生产科负责人于彦辉介绍,今年中央财政将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到500头以上;农业政策性保险实现能繁母猪投保全覆盖,育肥猪承保条件由存栏300头以上调整为80头以上,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费也由过去的1000元/头、500元/头提高到现在的1500元/头、800元/头。
  “在西海岸,需投保养殖场(户)承担的费用由区财政全额补贴,这让养殖场(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于彦辉表示,如今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养殖场(户),更有底气了。

  筑牢疫病防控墙
  系好生产安全带
  喜鹊山生猪养殖场负责人薛涛是西海岸的老牌养殖户,多年的养殖经验使他能够平静面对生猪市场的波动。
  “面对价格涨涨跌跌的,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但疫病对养猪行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两年只要能做好疫病防控,把猪健康养出栏,就有得赚。根据不同市场行情,目前每头利润在1500-3000元左右。”算起“生意经”,薛涛格外游刃有余。他告诉记者,在区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养殖场会定期对场内外环境彻底消毒,同时也会严格做好入场饲料、车辆等防控措施。
  随着生猪产能集聚度的提升,养殖场(户)对技术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我们组织养殖场(户)填写问题答卷,针对性参加‘云培训’‘云讲座’,强化对复产复养规模户上门指导,加强新技术学习。”于彦辉介绍,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提高能繁母猪的繁殖率,更新饲养管理水平,指导配套完善生猪养殖自动化设备、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确保了养殖场自身硬件设备的提升。

  新模式悄然兴起
  补栏积极性攀升
  今年来,育肥猪价格呈现“高-低-高”变化趋势,受市场行情拉动影响,养猪场(户)补栏积极性持续攀升。
  据西海岸新区对23个规模养殖场、10个村3个养殖户的监测数据表明,今年二、三月份生猪平均价格为34-35元/公斤,最高达到36元/公斤;四月份平均价格下跌,为30元/公斤;五月份持续回调,为27元/公斤;六月中旬开始止跌回升,平均价格为32元/公斤;7月份平均价格为35元/公斤。
  与此同时,西海岸合同猪“以大带小”的新模式悄然兴起,助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
  据介绍,西海岸部分养殖大户通过与新希望六和、正大集团等公司签订饲养合同,交纳一定押金,由养猪大户提供场地和人工,集团公司派出技术员驻场指导,实行统一供猪苗、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全封闭管理,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出栏时养殖场(户)按协议获取“代养”收益。
  “该模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养殖风险小等特点,得到一些养殖场户的青睐。”于彦辉介绍,在这种新兴模式带动下,目前张家楼、铁山、大村、珠海等镇(街)上半年新增千头以上合同猪养殖场5家,引进六和、正大合同猪8000余头,“下半年通过扩大产能,可达到年出栏生猪20000头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近千万元,成为我区生猪生产新的增长点。”于彦辉表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