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硬核服务为企业筑“暖巢”

区法院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留得住”“安下心”。今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法院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攻坚工作,出台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持续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硬核”司法服务为企业筑“暖巢”。

  化纠纷
  大学生创业遇阻
  法官调解促共赢  
  在执法办案中保障和助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日前,区法院受理了一起涉及个体私营商户的纠纷案件,法官以有利于商户生存发展为出发点,通过高效调解结案,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
  201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某看好旅游业带来的商机,决定扎根西海岸开办民宿。刘某从徐某处租赁了一套房屋,约定租期为3年。两年多苦心经营,刘某的民宿深受游客喜爱,旅游旺季入住客人应接不暇,利润可观。眼看生意风生水起,当刘某打算找徐某续租时,徐某却先找上门寻求索赔。徐某表示,刘某未经过其同意擅自改变墙壁颜色,其装修行为给后续租房业务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刘某表示愿意赔偿,但徐某索要的赔偿金额过高,二人引发纠纷并诉至法院。
  “这起案件涉及相关费用鉴定,鉴定所需时间较长且鉴定费用可能超出房屋实际损失,得不偿失。”该案法官告诉记者,他们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进行居中调解。在向原被告陈明利害关系后,双方均表示同意调解。最终,原告体谅到被告创业不易,主动做出让步,被告也深表歉意。通过调解,原告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被告刘某的民宿生意也可继续经营,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拓渠道
  成立专门工作站
  多元化解金融纠纷 
  减轻企业司法成本,关键是提升审判质效。伴随新区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拓展金融纠纷解决渠道,推动纠纷高效便捷化解的司法需求也日益凸显。今年,为深化金融类纠纷诉源治理,努力在诉前化解纠纷,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黄岛法院工作站于6月份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健全金融领域纠纷化解协同格局的重要一环。”区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陈晓说,建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黄岛法院工作站,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多元解决金融矛盾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区法院和青岛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将通过优势互补、流程衔接,满足当事人多元解纷的现实需求。
  据了解,工作站运行两个月来,充分吸收金融领域纠纷化解方面的经验成果,极大提高了纠纷化解的效率,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同时进一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为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添助力。

  解难题
  进企业问计问需
  贴心服务促发展  
  为增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区法院民二庭结合商事审判实际,开展了多次走访调研,深入企业问计问需问难,了解企业司法需求,询问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向20余家有代表性的国企和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优化营商环境调查问卷表》,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梳理汇总意见7条,帮助答复涉及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劳动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30余次。”民二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以企业最关心、制约优化营商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为切入点,“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黄岛法院攻坚方案要求,不断细化商事审判各项举措,力争开展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