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搀扶

  □庄彩芹

  照看过小孩的人都知道,小孩学走路时大人是最辛苦的,因为要不断弯腰扶着孩子的胳膊,或者用一个围巾套到孩子腋下,大人在后面拽着,以防孩子摔倒。由于是初学走路,小孩总是很兴奋,不停地蹒跚着探索未知,所以一天下来,看孩子的人总会腰酸背痛,怎一个苦字了得?
  周日下午,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右手拄着拐杖,左臂被一个中年男子搀扶着,两人在樱花大道上缓慢前行,不时聊上几句。那一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具象化了。看着他们相携的背影,我的心里升起一股暖意——不知我老的时候,儿子是否也能扶我逛公园呢?
  还没走到公园门口,一个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声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注意,一位古稀老人拉着女孩的小手轻声安慰:“别哭,慢慢说。你妈妈刚才就在这里,是吗?”许是老人温柔的语气和温暖的握手,稳定了女孩的情绪,她慢慢止住了哭声,安静下来。可她年纪太小,说不明白在哪里和家人走散的。这时,路的另一边匆匆赶来一位手拿酸奶的男人,女孩赶紧跑过去抱住男人的腿,喊着“爸爸”……离开公园时,女孩不忘冲着老人摆摆手说“再见”。老人的温言软语和握手,对这个小女孩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搀扶”呢?
  又一次,陪着老妈逛公园,偶遇野鸟一家。小水鸟一身黑色的绒毛,红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嘴巴尖竟是白色的。它紧紧跟在大鸟身后,大鸟用嘴梳洗自己的羽毛,小鸟就有样学样地跟着梳洗。潜移默化中,小水鸟学会了生活的技能。突然,一声弱弱的鸟叫吸引了我,探头一看,原来是一只掉队的小鸟,它落在了廊桥下的睡莲叶丛里。大鸟听到声音,赶紧游过去,把小鸟引到巢边,水鸟一家终于团聚在巢里。它们沐浴着阳光,用嘴巴梳洗着自己的羽毛,大鸟偶尔发出一声高亢嘹亮的声音,让人感觉“鸟生满足”。大鸟对小鸟的养育和爱护亦是一种别样的“搀扶”。
  工作要做好、孩子要照顾好……在生活中,我们劳碌奔波、精疲力尽。恍然间发现,对父母的关爱好像缺少了一些什么。扪心自问:给予家里老人物质赡养的同时,我们有提供合适的精神赡养吗?是否曾陪父母看过春天的杜鹃、吹过夏天的海风、抚过秋天的红叶、赏过冬天的雪景?儿时,父母搀扶我们,让我们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很多知识与技能。当他们老了,我们应该搀扶他们,尽己所能给他们一个安逸的晚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