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六汪镇回村任职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悬泉“新茶人”,有才更有志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徐倪

  近日,在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的悬泉茶社内,几位年轻的“新茶人”正熟练地将炒制好的茶叶进行分装、封口,他们都是六汪镇的回村任职大学生。
  在制茶工坊内,悬泉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黄雨涵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包茶叶的密封性。“能够亲身参与家乡特色产品的包装与推广,我感觉特别有意义。我不仅是在包装茶叶,更是在包装我们村的品牌和希望。”黄雨涵说。
  记者了解到,像黄雨涵一样,六汪镇有多名回村任职大学生纷纷参与到悬泉茶社的运营中。他们利用自身熟悉网络、善于沟通的优势,积极参与七彩悬泉茶的线上推广、产品包装等工作,成为连接传统茶产业与现代市场的“新桥梁”。他们的加入,为悬泉茶社带来了新活力,成为六汪镇探索“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悬泉茶社是六汪镇依托生态优势、盘活资源资产、通过强村共富公司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赋予了茶社所产茶叶内质丰厚、香气高长的独特品质。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下,悬泉茶社引入现代化制茶设备,制定了严格的品质标准,设计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装。同时,茶社通过组织研学体验、对接商超等多渠道营销,使得“悬泉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已成为六汪镇的一张“共富名片”。
  “我们组织回村任职大学生深入产业一线这一举措,旨在让这些有知识、有抱负的年轻人真正沉下去,在服务乡村产业的过程中了解乡情、增长才干,未来能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的‘领头雁’。”六汪镇党委组织委员徐颂介绍道。
  一缕茶香,凝聚着奋斗智慧;一个茶社,映照着振兴图景。回村任职大学生们用汗水与热情,在乡村沃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让六汪镇的共富茶香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飘向更远的地方。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