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激发融合动力 落实十件实事

乡村振兴的“滨海样板”

“珠山碧海风韵,莲花垂柳柔情,沃野无边良田,林果稼穑丰富……”一曲《杻杭颂》,把位于大珠山脚下的滨海街道杻杭村依山傍海、如诗如画的气质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殊不知,这个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古老山村,曾一度因偏僻不为外界所知。得益于超前的发展眼光与灵活的融合策略,现如今,杻杭村实现了完美蜕变,成为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崭新窗口。

党的十九大以来,滨海街道立足自身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巧用“融合+”服务保障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融合发展;同时落脚实际问题重点研究,推进乡村振兴十件实事,打造新区乡村振兴的“滨海样板”。

“融合+”激发混合动力

“滨海街道有陆有海、有城有乡、有军有民,融合是我们发展的最大特色,这既是发展之需,也是优势所在。”提起滨海街道的乡村振兴,街道党工委书记殷连刚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我们坚持以融合特色、问题导向、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为原则,不断进行探索实践。”

紧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未来,滨海街道将以大珠山生态线作为城乡融合线,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在大珠山以东启动驻地片区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实现空间融合;在大珠山以西突出石、木、海元素,分步推进12个纯农业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新区近郊旅游目的地,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要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为实现这个目标,滨海街道逐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短板,试点推进分布式供热、集中式供气、模块化处理等配套,实现要素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要强、农村要富,自然离不开产业融合。滨海街道将结合各村居产业及资源基础特点,一村一品、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商业、新型农庄、田园综合体等产业。

“乡村振兴根本目的在于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必须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享受成果。我们将拿出专项资金,结合周边项目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培养职业农民,提升他们增收致富的本领。同时,滨海街道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阶段,我们将探索建立项目招商与农民就业融合机制,把就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考量,真正让落户滨海的项目惠及群众。”殷连刚说,“通过多种融合新手段,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澎湃的混合动力,让滨海街道成为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强力引擎。”

“十件实事”力推乡村振兴

“今年,我们从本地农村最需要、农业最突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重点研究推进乡村振兴十件实事。”殷连刚说,“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年内编制完成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衔接海洋高新区、古镇口融合区已落户项目规划,按照街道一张图的思路,编制乡村振兴专项规划,将城乡融合发展以规划的形式固化下来,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7年以来, 杭村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9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乡村颜值。有了杻杭村作为基础,滨海街道乡村振兴十件实事中,不少项目将立足于这个根基不断铺展开来。

杻杭村土地土质优良,是新区传统的产粮大村。现在,村民引入了“明月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建成蔬果特色产地。该村还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完善了以务农为副、以务工为主的布局,逐步形成了农工一体化的格局。

“以杻杭田园综合体一期工程为试点,我们要将项目运营与集体增收、农民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缔结三方利益共同体。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它打造书院、民俗、传统文化及农耕体验中心等特色产业品牌。”殷连刚说。

此外,滨海街道还将持续提升城乡风貌,完成204国道等重点路段整治提升工程,实施黄石坎美丽乡村建设;分类建立村居集体增收长效机制,促进集体长效稳定增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多元投入渠道,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留住乡村记忆,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内涵,建成使用杻杭村史馆、党史馆;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指导村居与福利待遇挂钩修订村规民约;建立乡村治理新体系,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成使用社会治理数据信息综合运用平台,优化网格设置和人员配置;把调查研究贯穿乡村振兴始终,集中开展走访调研,征集问题、研究对策。

“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我们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办,持久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开创新区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殷连刚说。

李 亮 王瑞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