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解码西海岸智能制造“试验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智能制造将成为将来工业经济的一大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主要技术表现”。智能制造之路怎么走?今年发布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推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构筑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目前这里已建立起包含解决方案、示范工厂、人才培养、产业联盟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正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试验田”。

高端研发机构 促进产业聚变

走进位于国际经济合作区的海尔滚筒洗衣机互联工厂,一排排智能化设备整齐排列,从内筒成型到外壳钣金再到智能化检测线,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操作。在这里,一堆部件变成一台洗衣机仅需要38分钟。

如此高的效率,正是依托世界级物联网生态品牌平台COSMOPlat。该平台是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它的应用实现了产品由电器向物联网网器、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其诞生地就是坐落于智能制造基地的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

“我们与清华大学、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等国内外多家先进研究所合作,研究并推进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工业电磁检测、噪音检测、新能源汽车(电动机)等引领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项目。”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旦项目研究成功,即可第一时间投入产业化,实现研发生产无缝衔接。

同时,基地还充分释放对德合作优势,与西门子合作设立了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参与并支持了西海岸众多重点项目建设,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为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提供全套制造执行系统软件。

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与更多企业携手共建从虚拟到现实、从概念到解决方案的创新平台,共同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立足青岛、服务山东、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目前,基地已集聚了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同时,一大批智能化生产企业也开始与德国工程院、弗朗霍夫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展开多方位合作,初步建立起一套从实验室(研究院)研发到产业化生产的一体化现代工业体系。

成立创新联盟 注重人才培养

2018年,基地率先成立“机慧圈”创新联盟,全面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据悉,该联盟由近60家园区智能制造企业组成,打造包括解决方案的“软件”、实体工厂的“硬件”到专业人才培育的“要件”的产业生态圈。

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潘伟介绍,“机慧圈”一方面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生态圈,依托现有企业和资源,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研发、应用、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产业化推广等。另一个方面是机会的共享圈,“圈内”提供基金支持、技术支持、研发支持、平台及人才教育支持。“成立‘机慧圈’,就是把园区内所有智能制造企业联合起来,减少企业研发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企业拓展机会。”潘伟告诉记者。

最难能可贵的是,基地特别重视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我们是一个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培育智能制造领域国际性工匠。”公司总经理胡成满告诉记者,通过企业在中德两国间交流上的优势,一方面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下,结合“工业4.0”,培养出更多技术人才输送给企业;另一方面进行师资培训,教授双元制教育理念和先进的“工业4.0”技术,在周边院系推广,提升区域学生的技术水平。

“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企业面临大量智能制造升级换代,除了需要先进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外,最核心的是缺少大量高层次的技术人才。”胡成满告诉记者,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靠本地化培养。“我们将充分发挥青岛科技大学双元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工匠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以及莱茵科斯特智能制造培训基地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德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智能制造领域从工匠到工程师等各类技术人才,为基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潘伟告诉记者。

打造四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方案》可以看出,基地分为家电及专用设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四大智能制造产业群,将构建从方案设计、研发创新、生产基地到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比较完整的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链条。

其中,家电及专用设备智能制造产业群,重点推进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海尔滚筒洗衣机互联工厂等项目。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群,重点推进力神动力电池100亿瓦时基地、蓝科途新能源电池隔膜等项目。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群,重点推进塔塔汽车等项目。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群,重点推进芯恩(青岛)集成电路项目等重点项目。“未来,基地将建设数字化工厂和“工业4.0”大规模定制企业。推广新能源技术应用,重点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动力电池、储能技术。引进汽车高端零部件制造项目。打造包括从芯片研发设计、掩膜、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开发、配套材料等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国际经济合作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方案,到2022年,基地将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强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争取智能制造基地年产值达500亿元,成为有千亿级产值能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 刘 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