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这样的思政课可以多来几次!”

青岛理工大学思政课户外游学模式受学子追捧

本报讯 草长莺飞,海风轻柔,最美人间四月天。这个季节,和同学好友踏青游玩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假如,换一种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游学”于户外,师生们会不会碰撞出不一般的思想火花?是不是也能有入耳入心的收获?近日,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了一堂别样的思政教育实践开放课,师生漫步于唐岛湾南岸,边走边聊,互相启发。行至古典建筑群“中国院子”时,学生们根据安排随机抽题破题、顺次阐述观点,导师依次点评,开放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思政课可以多来几次!

当天,青岛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及9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7名学校首批青年宣讲团成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思政课“游学”活动。现场气氛轻松,好似踏春,聊天话题信手拈来:从“中国院子”亭台楼阁的设计、古建筑文化到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人民海军向海图强70年、女研究生购买奔驰车维权事件……不同的思路和角度,不同的观点和表达,都是思想的碰撞。根据课程安排,9名研究生进行了现场抽签,“零准备”式即兴破题,围绕题目要求每人阐述5分钟。待学生阐述完毕,四位老师当即点评。

“雾霾治理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新时代青年如何继承发扬五四精神”、“从巴黎圣母院失火所想到的”……九位研究生同学根据抽签,深刻剖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其他师生认真听讲和记录。四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步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分享。最后,青岛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王菁华播放了一首自己写的诗《永远的五四——不老的歌》,献礼“五四”运动100周年,激励青年学子们勇于担当、努力奋斗。

“昨天接到学院通知,说今天要去户外上课,从单调的教室突然移步至风景秀丽的景点,大家都挺期待的,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给调动起来了。通过老师与同学们即兴演讲、即时互动授课方式,大家进行了思想的交锋,对我们研究生视野的开拓有着很大的帮助。”课后,青岛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于裕华表示,这种创新式互动的课堂教学,让传统的思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放大了教学效应。既是对学生们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考验,又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挑战,同时又增进了双方对学与教的兴趣和动力。“老师创新的出题方式更是让我们打起了精神,热点事件+随机选题+即兴破题,这既是对我们所学的考验,又激发了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前总觉得自己装了一肚子墨水,各种理论及时政知识都已经吃透,今天通过这次考验,发现自己还差得很远,需要进一步深化、延伸拓展知识,并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与巩固。”参与此次户外实践课堂的研一学生张迪说。

主导和策划本次思政课的王菁华表示:“高校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了‘六个要有’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为我们思政课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创新形式和内容,把思政课讲好,这是学院和老师的责任,也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有思想力、有行动力的青年。”

就现场教学形式和效果而言,王菁华说,当天出的题目全部是时政热点,并不是卡耐基式的演讲、讲故事,九个话题都有的谈,不过,如果没有好的知识储备和对时政热点的关注,短时间又似乎很难谈得透彻。“通过同学们的阐述,我发现还需要在思政课的探索上继续努力,将见识升华为见地。”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还想再上一次”的要求,王菁华表示今后会不断探索,推出各种新颖且实用的课堂。(宋迎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