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背着书包去上学

小外甥今年要上初一了。我问妹妹,给孩子买个什么礼物呢?妹妹说要考虑一下。大姐就笑,说我也正愁呢。

大姐今年64岁了,一天学没上。母亲说,大姐小时候赶上国家困难,没有机会上学,后来村里“扫盲”,去过几次“识字班”夜校,勉强认识自己的名字。“大姐,你去夜校有书包吗?”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什么书包呀,没见过。”大姐瞅着我,笑着说,“哪像你,能背着书包去上学。”

我上学第一天,母亲给我一个用旧破裤腿缝的布包,里面放了一支铅笔,我就和村里的小伙伴步行去上学了。

那时的课桌凳子都是石条,类似现在的水泥板。这些桌凳夏凉冬冷,冬天没东西取暖,在上面写字,似乎要冻掉手指头,起冻疮是经常的事。不过记忆最深的却是没水喝,学校里只有一口井,需自己用桶打井水喝。

开学第一天发了两本书,数学和语文。2分钱一个15页的本子,是母亲卖了两个鸡蛋换的。削铅笔的刀子班级里有一把,大家轮流使用。至于橡皮,有人买一块,用刀子割成五六点,一个小组一点,大家都用得小心无比。用得最仔细的是本子,用完正面用反面,等一页纸的空隙也用完,才给父亲卷烟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上初中。上初中那年,姐姐给我用咔叽布缝制了一个新书包,有了一个铁的铅笔盒,盒的外面有彩色绘画,里面有小九九的表格。当然还有姐姐给我买的好几支铅笔,一块用薄膜包裹的新橡皮,还有一把小刀。

开学那天,我穿着母亲做的新布鞋,背着新书包,和小伙伴一起大步走在去乡中心校的路上,感觉自己是最富有的人。

时光如梭,到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儿子穿着漂亮的校服,背着崭新的背包,坐在我自行车的后座上,一路风驰电掣,唱着歌去上学,娘俩是意气风发。

时至今日,新区教育日新月异。小外甥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有了安全舒适的大鼻子班车,校服也多彩起来,夏有夏装,冬有冬服;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午有午餐,热水随取。当然,学生的书包也沉重起来,除了国家免费的课本和本子,学生的铅笔盒也成了铅笔袋,一层又一层,学习用品全面而精致。

现在,还为外甥开学买什么礼物而发愁。最后我说,买个新书包吧,背着书包去上学,权当一个仪式吧。在旁边用电脑做作业的外甥闻声笑着抬起头说:“我同意,我什么也不缺,就缺仪式感。”我们不禁又笑了起来。

(大场初级中学)刘培蕊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