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10个德资项目安家落户,送来10.7亿欧元的丰厚“见面礼”

中德“国际客厅”首批客人啥来头?

□本报记者 陈晓婉 张忠德

涉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商品贸易、教育培训、文化旅游……11月28日,青岛中德国际客厅揭牌仪式上,10个德资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安家落户,这些首批落座“国际客厅”的“客人”为西海岸、为青岛的发展送上了10.7亿欧元的丰厚“见面礼”。

德国是青岛在欧洲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地,也是西海岸新区最亲密的贸易伙伴。数据显示,青岛从德国进口的商品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电器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此次国际客厅的首批“客人”,依然由“机械”唱主角。

28日签约落户的德国博佩博特高压零部件项目,由德国博佩博特有限公司与山东龙口油管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博佩博特成立于1928年,拥有欧洲先进的柴油机高压油管路零部件生产技术,是以卓越精密性享誉业内的行业隐形冠军。此前博佩博特与中国市场多有合作,但是在中国建厂建项目还是第一次。“过去我们只是把原材料卖到中国来,这次我们要把生产线搬过来,打通生产与销售。我们希望通过把欧洲的先进技术移植到中国,同时借助中国巨大的市场,既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又帮助中国车辆完成排放标准的升级。”德国博佩博特集团(中国)总经理李玉华说。

以强引强,强强联合,客人看重的不仅是西海岸的产业基础,还有广阔的“待开采”市场。

总投资1亿元的德国农机智能装备研究院项目正是奔着中国的农业市场而来。德国智能农机研究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关注中国农业发展多年,他注意到我国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农机使用率已经很高,但在果蔬种植方面农机使用率依然很低。“目前全国有2.4亿亩的水果种植,3.5亿亩的蔬菜种植,大部分靠人工来实现。农机进入这个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刘毅分析,“现在伴随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逐渐暴露,这就需要大量高端农业的技术。而德国无论在农机、农艺、人才方面,都是顶尖的。”首席运营官穆勒直言,研究院正是打算以青岛作为支点,把农业机械化这种新模式引进中国。

相识于工业,却不止步于工业,携手于农业,也不局限于农业。外资布局服务业,这次签约落户已现趋势。

德国开元旅游公司项目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后首家落户的外资旅行社项目,由德国开元集团投资建设。项目瞄准的正是出境游的一片蓝海。记者从签约现场了解到,该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提高市民出国旅游的便利程度,让更多的市民可以享受到出国旅行“说走就走”的良好服务。

做好“人”的文章,职业教育也是发力方向。德国图林根州企业培训服务联盟计划在中德生态园开展关于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培训与服务方面的合作。致力于以青岛为核心辐射全国地区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招生和培训工作,为符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要求的中国学员提供赴德学习、实习和就业机会。

海纳百川,汇八方来客。“目前全球国际贸易确实存在一些噪音,但我并不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对全球之间的贸易往来是非常不利的因素。中国市场非常巨大,投资中国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德国博佩博特集团副总经理菲拉德尔福表示。随着国际客厅的打造,中德之间的合作将在产业、经贸、文化、人才等领域进一步走向深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