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李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十八大以来首次在中央全会公报中提及“解决相对贫困”。这一论述提纲挈领,意义重大,既为如期全面完成高质量脱贫任务奏响了集结号,又为2020年之后我国的脱贫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出了要求和期待。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转换中国反贫困战略的强有力信号。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现行扶贫标准,即绝对贫困标准,是帮助贫困人口摆脱生活困境,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物质需要。按照这个标准,2020年全国人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贫困人口稳定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即实现脱贫。在绝对贫困消除后,相对贫困就会日益凸显。面对我国即将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就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进行谋划部署。2020年以后,中国脱贫攻坚战的重心将由显性的绝对贫困转向隐蔽的相对贫困。而相对贫困是长期存在的,必须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将成为未来扶贫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建立长效机制能为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脱贫目标实现以后,把脱贫工作重点瞄准到相对贫困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建立了“五级书记抓脱贫”的机制,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领域,我们已基本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和投入体系,接下来,我们要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制度,编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始终坚守为民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不仅在治国理政理念上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而且把这个理念转化为施政的具体举措。“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就是在扶贫领域增进人民福祉,确保脱贫不返贫、非贫不致贫的制度性安排。用制度体系保障真脱贫、稳脱贫,可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解决相对贫困的内生动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而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最为显著的优势,党对全国进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和既定目标稳步前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辉煌成就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备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使得我们具备超强的整合能力、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能够迅速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关系全局发展的短板和困难。治理相对贫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举全国之力攻坚克难。同时,各地要制定本地区的“相对贫困标准”,守住脱贫质量底线,巩固脱贫成果,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齐心协力继续创造“脱贫奇迹”,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脱贫答卷”。

(作者系工委党校讲师)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