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约”出来的文明社区

滨海街道顾家崖头嘉园社区制定新村规民约,与居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张静

12月27日一大早,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顾家崖头嘉园社区的张全智拎着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正站在一排分类垃圾桶前认真投放。“社区里天天倡导垃圾分类,我发现这活儿不仅不难,还挺有成就感,最主要的是村里有‘约定’,做不好太丢人。”

张全智口中的“约定”是该社区为更好迎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验收,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而制定的全新《村规民约》——《嘉园优美约定》。“约定”实施后,该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社区,大家总调侃,这是个“约”出来的文明社区。

居民自治,效果出乎意料

“2014年12月,我们村回迁安置;今年9月,新的村规民约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以全票通过。”顾家崖头村书记张金聚翻着手中的文件缓缓地说,当时拆得顺利,建得也顺利,但住进来后就没那么顺利了。

回忆当初,张金聚多次皱眉:“村民们突然从零星散居到集中居住,从农村生活变成城市生活,一时间难以适应,问题频发。”例如,村改前的顾家崖头村是渔业大村,几乎家家有船、户户以打渔为生,村改后虽然很多村民选择进城打工,但仍有部分村民选择坚守传统,所以在搬迁新居后,渔船机械、渔网晾晒占用道路、绿化带或停车位的情况比比皆是,严重妨碍了其他村民使用公共设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并没有强制清理,而是选择上门劝说。”张金聚说,村改社区和商品房社区不同,只靠物业公司的管理很难落实,所以在制定新的村规民约时,他们选择了召开党员会、茶话会、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先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再将物业管理办法融入《村规民约》。“这种让村民自己给自己定规矩的办法,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共建共享,坚守服务意识

“约定”的发起来自社区两委,内容来自群众意见建议,成稿则是由社区两委和社区代表共同归纳提炼,并添加了法律专业人员意见。记者翻看该约定发现,其内容包括“传统美德”“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等。其中,“传统美德”涉及邻里友善、家规家训;“人居环境”要求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等;“移风易俗”规定了文明治丧、婚事不铺张等。

“以前我们也有村规民约,但那是针对村庄的。现在村庄成了社区,必须有更全面的规章制度。”顾家崖头村村主任张德苗说,跟其他村相比,顾家崖头村在制定约定时,坚持突出服务。“我们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回迁安置服务小组。小到螺丝钉,大到修门窗,只要村民家里有需要,小组里的3名工作人员随叫随到。虽然物业有专门的维修队,我们也没打算撤销这个小组。”

张德苗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制定“表彰约定”,明确村中福利待遇、表彰待遇、评选要求以及惩罚制度。

潜移默化,“约”出文明社区

社区广场内花团锦簇,看孩子的妇女坐在休息凳上惬意聊天;运动器械配套完整,几个调皮的孩子在钻洞;古老的打糕器旁,老人们边打糕边说笑……这便是记者在该社区公园里看到的温馨场面。“‘约定’了小半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群众生活习惯上的变化。例如,以前垃圾乱扔的,现在不乱扔,还会主动分类了;以前电动车随便停的,现在都会停在指定位置;还有以前没事就爱打牌的,现在改成了跳广场舞……”张金聚说,新的村规民约给社区带来的风貌变化和群众精神文明状态的提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对于“约定”给社区带来的新变化,村民深有体会。“这‘约定’不仅可以激励大家做好自家事,还督促我们人人争做文明人。出门提起自己住在嘉园社区,都倍儿有面子。”记者在社区了解村民关于“约定”意见时,60岁的村民张德花竖起了大拇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