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海岸开启“扶贫2.0”时代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魏宗芹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2019年,早已提前实现贫困户、贫弱村全部脱贫的西海岸新区,在脱贫攻坚领域继续弘扬先行先试精神,开启“扶贫2.0”时代,越来越多扶贫项目在农村深扎根,越来越多贫弱村有了稳收益,越来越多的乡亲展开了幸福笑颜。

“脱贫只是第一步,贫困的‘帽子’虽然已经摘了,但攻坚奋斗的精神却不能放松。”区扶贫办主任王鹏表示,2019年西海岸扶贫队伍持续奋斗在扶贫一线,不断开展新的有益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果。

13个贫困薄弱村实现“园村一体化”

率先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整合全区65个贫困薄弱村三年的扶贫资金1亿余元,购买龙头国企黄发集团的优质商业资产,每年兜底8%收益。“仅凭此一项,每个贫弱村每年至少能增加收入12万元,这样一来村集体经济就有了源头活水。”王鹏介绍,资产收益扶贫只是西海岸扶贫的“1.0版本”。

“2019年,我们成功实施了产业扶贫2.0提升工程,也就是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王鹏告诉记者,西海岸将2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注入全市唯一一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区供销集团,采取土地流转、产业帮扶、就业带动、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集中实施特色产业项目,项目收益用于全区所有“插花村”(非贫困薄弱村)贫困户。

“园村一体化”模式是西海岸建立“扶贫2.0”版本的一个有益探索。

1月8日,六汪镇朱家沟村还裹着雪后淡淡的银装,村子里却不见往日雪后的悠闲景象。“村里210亩地打包流转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现在家家收租金,人人挣工资。眼下,棚里正是忙碌的时候。”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孙书勤告诉记者,这个不足百人的小村庄集体年收入已达25万元,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进入园区工作。

目前,“园村一体化”模式已在全区13个贫困薄弱村得到推广,构建起可持续增收的长效扶贫机制。

探索扶贫新模式走在全国最前列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西海岸的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一些特殊人群的减贫任务,以及扶贫重点和方式的变化。“长远来看,现行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仅是从最低生活保障的角度,帮助贫困户暂时摆脱贫困状态,很容易因脱贫不稳定或生病等偶发因素导致返贫。”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说道,精准脱贫后,西海岸扶贫部门并未“撤摊子、歇歇脚”,而是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创新“智慧颐养+”“社会治理+”的新典型,并建起了长效机制。

在西海岸新区精准扶贫平台上,红色的贫困村、蓝色的薄弱村一目了然;扶贫项目、集体收入、人口概况等应有尽有;贫困户地域分布、年龄构成、致贫原因、问题需求等一应俱全……西海岸在全省率先将精准扶贫纳入网格化动态管理,为扶贫决策提供着最全面详实的信息支撑。“西海岸新区精准扶贫平台是在区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数据平台的基础上独立开发的,利用专职网格员队伍和事件办理、督办机制,对多样化扶贫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直观获取贫困户、贫困薄弱村的问题和需求。”区扶贫办社保科负责人陈磊介绍,该体系的前端由全区1700余名“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人、651名网格员组成,他们定期对全区3000余户贫困户走访摸排,动态更新信息,后端由平台流转督办,健全多维度贫困监测与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而在珠海街道、王台镇、张家楼镇率先开展的“智慧颐养+”试点,则是把失能、半失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民政部门智慧颐养体系。国务院扶贫办到西海岸调研时表示,西海岸新区正在做的和准备做的,都是2020年以后扶贫工作的方向,为2020年全国解决绝对贫困后各地可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脱贫攻坚上水平乡村振兴有活力

在海青镇,中国北方最大的茶产业综合体已形成独特的“北茶古镇、静雅海青”风格,在带动沿街商铺网点租金翻倍增长的同时,茶农收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一典型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的批示,并作为国家级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的试点。”张辉对记者说,2019年西海岸投资2.92亿元,建成25个特色小镇项目,提升西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成效,其中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61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完成美丽乡村达标村建设,薄弱镇海青镇获评省级示范镇。

在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五大活力源”的辐射带动下,全区经济薄弱镇、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显著增长。2019年,西海岸新区西部10个镇中,有8个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91%以上的村庄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27万元,实现增速8%以上,带动13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