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草莓村”的致富经

大场镇南辛庄村草莓收入占全村人均纯收入三分之一以上

□本报记者 张希文

本报通讯员 李丹丹

从1993年开始试种草莓,到2013年草莓产业兴起,再到因草莓采摘名声远播……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集约型草莓产业园,大场镇南辛庄村多年来按照“立足草莓经济,打造草莓文化,发展草莓产业”的思路,依托草莓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种植面积近500亩,草莓收入占全村人均纯收入三分之一以上,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村发展草莓种植面积4000余亩。2018年,南辛庄村还入选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品种更新

送走佐贺,迎来雪里香

1月15日,记者来到南辛庄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红红的草莓,饱满诱人,散发出浓郁的果香。“今年我的棚里淘汰了美香莎、佐贺,引来了雪里香,不光个头大、口感更好。”村民赵绪华摘下一个大个头的草莓向记者介绍,“佐贺形状虽然好,但是上市晚,口感略差。今年的新品种口感好、产量高,平均一个有2两重,5个草莓就有一斤。”

原来,赵绪华口中的大个头“雪里香”,正是2019年下半年,村支书徐勇带着村里的草莓种植能手,到济南市历城区学习引进的新品种。目前畅销的“甜宝”草莓售价每公斤60元,雪里香每公斤能卖到70元。

分工明确

在家养土,外出学习

种植草莓最怕的是土地营养不足,从而影响草莓的口感。南辛庄村里草莓每年5月份陆续下市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养土”。

南辛庄村村支书徐勇介绍,草莓下市后,在家里的带着大伙翻耕土地,施肥养土,他带着村里种植能手四处学习先进的养护技术和销售技巧,同时引进更新草莓品种。“养土还要先把地耕平整,随后用牛粪、黄豆、有机肥做底肥,以黄腐酸作为冲施肥,采用捕食螨以虫治虫,以硫磺熏蒸器杀菌,随后将整个大棚封起来,夏天高温,封起来的棚里气温能达到70℃以上,高温高湿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让肥料也充分发酵。”赵绪华说,程序虽然繁琐,但能保证草莓做到无农药、无膨大剂、无催熟剂,且口感鲜美。

不仅如此,村里还打造草莓研究所,聘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定期到地头讲课。

时髦村民

借微信群卖出高价

赵绪华种植了两个草莓大棚,一共3.2亩,每亩收入在5万元左右,而村民李同叶的两个大棚每亩收入达到了7万元。

同样的地块差出了两万元收入,赵绪华佩服着李同叶,但李同叶也给赵绪华竖着大拇指。他们各有各的生意经。

李同叶家两个大棚,她和丈夫、孩子各自建着一个微信群,群里都是他们“发展”的客户。微信群里聊一聊、发发照片、送货上门,平时再接待一点采摘游客,收入自然高出了批发为主的大棚。但是李同叶却需要到赵绪华家里买草莓苗。

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的赵绪华,利用自己的土地育苗,两个草莓棚每年就省下了两万元的苗款。不但降低成本,还避免了购买苗品质参差不齐的风险。

未来可期

草莓铺路,村民致富

近年来,大场镇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将“大场草莓”打造成了区域性知名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带动了区域的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新路子。“自2016年以来,大场镇每年春天都会举办草莓采摘节,以莓为媒,以节搭台,极大地推动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大场镇副镇长于悦告诉记者,随着草莓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场草莓”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并得到了广泛传播。“甜水养、沙土长、鸡蛋大、入口化”是“大场草莓”引以为傲的特色品质,凭借着优质的沙质土壤,吉利河、白马河的自然优势,大场镇近年来积极培育草莓新品种,已发展20多个优质草莓品种。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