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参加工作13年,帮100多名听力障碍儿童回归有声世界

她:为“折翼天使”撑起爱的天空

□本报记者 王培珂

1月16日下午,天气寒冷,记者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东方聋儿语训中心,准备采访已经在聋儿语训教育一线工作13年的刘红老师,一进教室,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对记者说了一声“叔叔好”,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可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却需要长久的练习。“一种蔬菜,它的颜色是紫色的,胖胖的,它是什么蔬菜呢?一种蔬菜,它的颜色是紫色的……”刘红慢慢地、连续多遍重复,引导着自己眼前的小男孩。经过一段时间思索,孩子终于说出:“它是茄子!”刘红拿出茄子模型继续和他交流:“对的,它是茄子。还有一种蔬菜,是白色的,有很多的瓣,吃到嘴里辣辣的……”刘红继续耐心地引导男孩思索、回答……

生于六汪镇的刘红,今年35岁,自2007年大学毕业后,就经招聘进入到东方聋儿语训中心工作,一干就是13年。“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我主要对聋儿进行个训,就是对这些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单独训练,让他们能掌握人工耳蜗的使用,能听懂基本的交流语言并表达出来。”刘红介绍道。她面前的这个小男孩,就是目前重点训练的一个康复对象。说起这个男孩,刘红的眼眶有些湿润,她告诉记者,小男孩叫奇奇(化名),是临沂人,6岁了。在他出生后3个月,妈妈就因他是聋儿抛弃了他,和他的父亲离了婚。“孩子家境不好,做一个耳蜗的手术费用相当昂贵,需要20万元左右,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他,一边打工攒钱,一边带他看病,终于,在他4岁半的时候,赶上了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经过申请,奇奇很幸运的做成了人工耳蜗手术。术后,奇奇的爸爸经过多方打探,得知东方聋儿语训中心在聋儿康复方面经验丰富,就带着孩子赶到了这里,一边打工,一边带奇奇进行康复训练。“奇奇刚送来的时候已经5岁了,只会发个‘啊’字,其他什么也不会,经过一年的训练,现在他已经能说10个字的句子,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了。不但能唱儿歌,还会讲简单的故事呢!”说到这,刘红眼里充满了骄傲。

按照现在的训练速度,今年9月份,奇奇就可以和正常小朋友一样上小学了。大大方方的言谈,天真烂漫的笑容,如果不仔细了解,根本不会将他和“聋儿”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对听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刘红感触颇深。她说:“康复一个聋儿,幸福一个家庭。以前十聋九哑,现在如果及早干预,加强语言训练,聋哑孩子完全可以做到十聋九不哑。很多人对聋儿有所偏见,其实这些孩子比正常孩子更加懂事,我经常带着孩子回老家,家里人也很喜欢他们,他们看你不舒服的时候,嘴上不一定会说,但行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会给你倒水,会陪伴你,非常有安全感。”

一分耕耘一分回报。13年来,刘红就是这样耐心陪伴着孩子们。“当时和我同批进校园的老师有10个,现在只剩下我和另一位老师,工资虽然不是太高,但就是热爱这份工作,看着孩子们能从校园康复,走出去和别人交流,我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手记

唤醒无声世界的人间大爱

□本报记者 王培珂

当你把爱心倾注给那些需要爱的生命时,生活中便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和谐与安宁。

我们总将目光投向弱势群体,投向这些需要温暖和关爱的人们。却经常忽视了,那些在充满荆棘道路上,默默无闻、坚定执着陪伴弱势群体的引路人们。他们用无与伦比的耐心和足以感动所有人的大爱,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在基层一线无私奉献着,用时间点燃看似微不足道的光芒,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们,指引着他们走进爱丽丝的梦游仙境。

如今,经刘红康复的聋儿已有100多名,她不求桃李满天下,更不求什么个人荣誉,她只在乎学生们能从这所学校走出去,能“顺溜儿”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