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渔民“上岸”,讲起海洋环保经

刘树杰带头成立海洋生态保护公益组织,一个多月吸引80余人加入

□本报记者 李涛

搁在几年前,渔民出身的刘树杰怎样都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国内首个渔民主体海洋生态保护公益组织的带头人。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西杨家洼村码头上,一群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围聚在刘树杰身旁,听着有温度、接地气的海洋生态“环保经”。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当下渔业生产现状,过去渔民对码头上环境并不是很重视,附近海面上经常会有漂浮垃圾,码头上也有很多乱堆乱放现象,我便开始主动清理、打捞垃圾,积极向渔民宣传保护海洋。”码头上,刘树杰向学生们讲述着保护海洋的初心。

不同于刘树杰所言,记者转了一圈发现,码头上乱堆乱放以及附近海面的漂浮垃圾现象都有了明显改善,探寻内因,刘树杰告诉记者,“我主动清理垃圾时间一长,慢慢得了渔民兄弟的认可,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起开展净滩净湾净港行动,进行伏季休渔宣传,保护海洋生物……后来保护海洋在大家心里慢慢成了自觉。

离开码头,来到西杨家洼村主街上的一家民居,这里是公益服务中心的办公地点。在这里刘树杰向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水生濒危物种野生海马保育培训课,“海马是小型的硬骨鱼类,广泛分布于海洋近岸及珊瑚礁海域,被视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但海马游动得非常缓慢,生活范围狭小,栖息地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也容易受到过度捕捞的影响。从体形构造到生活习性,从运动方式到生存环境……讲起海马保育,刘树杰有着说不完的话。

传统渔民出身的刘树杰,缘何会积累丰富的海马保育专业知识?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在西海岸琅琊海域就居住着一群‘海马家族’,也正是因为它们,我们保护海洋的行动受到了世界自然联盟海龙科专家组的关注,在专家组的技术指导和关怀下,我获得了世界自然联盟水生濒危物种(海马)暨海洋生态环境保育讲师资格。”刘树杰道出了始末,“前两天我还为新加入成员举办了水生濒危物种(海马)保育培训班,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海马这一物种和相关海洋保育知识,大家都能成为‘保育讲解员’。”

2019年12月中旬,青岛西海岸新区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揭牌,刘树杰成了国内首个渔民主体海洋生态保护公益组织的带头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80余名成员,大多数都是渔民出身,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半的成员都是在服务中心揭牌的一个月内加入的。”

新的一年,刘树杰将组织开展渔业码头污染调查,形成报告供区海洋发展局科学决策;参与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展的近海资源调查和海上增殖放流实验;举办水生濒危物种(海马)保育培训班,巡护野生海马栖息地……

不久前,刘树杰还收到世界自然联盟今年在广州召开海龙科年会的邀请,渔民兄弟刘树杰将在会上向世界介绍青岛西海岸渔民的“新身份”。

记者手记

越来越多的“刘树杰”让大海更蔚蓝

当一个行为被不断重复,就养成了习惯。

当一个价值被反复强调,就产生了影响。

海洋生态保护者、公益组织带头人、海马保育讲师……传统渔民出身的刘树杰有了一个个新身份,“刘树杰”现象,也映射出西海岸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正在普通渔民身上觉醒,海岸家门口的这片海也因此变得更蔚蓝。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从我做起的事业。刘树杰默默行动,力量不断汇集,思想不断转变,影响不断扩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种子正如蒲公英般在西海岸随风而起,带动着广大市民群众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展望2020年,我们相信西海岸的“刘树杰”将越来越多。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