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汉药科技公司落户西海岸不足俩月完成转产

捐百万口罩 展民企担当

□本报记者 李宛遥

“只要有需求,我们的口罩就无偿捐给西海岸。”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汉药(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给出的郑重承诺。如今,这家落户西海岸不足俩月的医药科技公司已完成转产,总计向全国各地捐赠口罩达百万只,为抗击疫情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贡献。4月13日,记者来到汉药(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探访这家“火线”落户西海岸的爱心民企。

走进汉药(青岛)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醒目的宣传海报,海报的主题全部是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的抗疫医生。厂区里,佩戴口罩的工人匆匆穿梭,一片忙碌景象。等待十分钟后,记者见到了匆忙赶来的李庆军,他是汉药(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爱心捐赠的发起人。

“实在不好意思,今天下午要把捐给高三复课学生的第一批防疫物品发车,发晚了就耽误用了。”李庆军一边说一边带记者来到口罩生产车间。

“这就是我们投用的口罩生产线,目前日产量已经达到100万只,包括医用口罩和KN95口罩。”隔着玻璃记者看到,工人们全副武装,都在低头忙碌着,他们将无纺布和熔喷布挂在打片机架上,随着机器转动,一片片口罩从传送带上“排队涌出”。

“搭建这条口罩生产线用了12天,办理企业落户手续仅用了1天。”落户西海岸并转产口罩的契机,李庆军说是因为一个承诺。

疫情刚发生时,李庆军说他的很多医生朋友都第一时间投身武汉抗疫,不仅是防疫物资,连生活用品也十分缺乏,“知道这个情况后,当时我就承诺他们的口罩我来捐。”

从捐钱捐物、四处筹措防疫物资到后期越来越难找到防疫物资供货商,在其他人的意见下,李庆军最终动了转产的念头。

转产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需要技术、原料和生产线等等。李庆军说,技术是他们的强项,“我们公司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主攻干细胞技术研究,原本是带着招商引资项目来,打算在西海岸建精准医疗产业园,所以技术并不是障碍。”

“于是我又和区工信局取得联系,政府办事效率非常高,没几天就帮助我找到口罩生产线厂家。”随着一个个难题解决,李庆军终于松了一口气,“在生产线搭建起来的那天,我就和我的员工们说,只要有需求,咱们的口罩就无偿捐赠。”说出口的话李庆军也在默默践行着,自从自己能生产口罩了,李庆军的捐赠数量越来越大,“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加上干细胞捐赠,目前捐赠物资的成本已经超过1千万元,口罩超百万只,还有防护服等其他物资,其中在西海岸捐了30万只口罩。”“我们生产出来的口罩,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沉’。”李庆军拿起一个口罩向记者解释道,这个“沉”指的不是重量而是用料,“市面上常用的防护口罩采用的是99级25克的材质,而我们所有种类的口罩都采用99.97级50克材质,也就是说能达到99.97的防护级别。”

熔喷布是一个口罩的核心,目前市面价格是46万元一吨,用料越多成本也就越大。“我们生产的并不是商品,而是用来保命的。”为了把住质量关,李庆军建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技术体系和生产流程建设,完善了口罩生产标准。

“最近的捐赠计划,主要是针对全区陆续复课的学生,计划捐赠40万只口罩。”李庆军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他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开通的捐赠平台,“家长和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下单,我统计数量后统一把口罩邮寄到学校,实现全程无接触。”

采访结束时,捐赠给高三复课学子的第一批7万只口罩已经装车。李庆军说,这次他要跟车亲自把这批物资送出去,也算是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打气加油。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