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新区“菜篮子”,名副其实!

六汪镇多措并举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菜肉蛋等生活物资持续供给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王玉军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作为农业生产大镇,六汪镇素有西海岸新区“米袋子”“菜篮子”之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六汪镇始终坚持防控和复产两手抓,多措并举稳定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蔬菜、肉蛋等生活物资持续生产供给,主动担负保障新区生活物资稳定的重任。

精准配送+农机服务农户吃下定心丸

在疫情防控闭市期间,六汪镇防指办和农业农村中心牵头组建“农业生产物资保障群”,培训85名农资采购员,联系金丰公社等3个商家,采用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将春耕物资配送到村,累计配送化肥农药2000余吨、种子600吨,满足了农户需求。同时,协调辖区两家专业农机合作社,统筹120台大型农机,配合农户8000余台小型农机,开展春耕作业。

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国栋介绍,“今年完成春播马铃薯1.2万亩,预计产量可达2.4万吨”。据了解,六汪镇春季完成土地深松作业3万亩,为下步播种花生、玉米做好了准备,预计全年可种植花生4万亩、玉米6万亩,总产量可达1.6万吨、4.2万吨。六汪镇大米加工企业青岛昌德顺粮油公司,依托其东北种植基地,今年可加工供应优质东北大米5万吨。

政策激励+技术指导激发种地积极性

六汪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保险、种粮补贴、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保护农民权益,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六汪镇农业农村中心李成文介绍,“今年六汪镇种植小麦55068亩,全部享受免费保险、小麦直补等政策。”据了解,疫情期间,六汪镇多次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小麦病虫害防治。同时,六汪镇出台了农作物种植奖补措施,复耕1000余亩撂荒地,鼓励多种粮、多种菜。

六汪镇也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千亩以上园区超过10家,家源家庭农场等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英海园专业合作社每年带动种植胶河大白菜1万余亩,总产量达4万吨;胶河新源农业每年带动种植菜花、紫甘蓝等蔬菜3000余亩,总产量达1万吨。

规模养殖+龙头带动肉蛋供应保稳定

六汪镇是传统养殖大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的提高,养殖产业积极转型,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化之路,依托新技术、新设备扶持龙头项目,发展循环农业,保持了养殖大镇地位。以牧康源农业公司为龙头,每年出栏生猪1.5万头;以隆铭牛业为龙头,每年出栏高端和牛1200头;以禽之宝琅琊鸡为龙头,每年出栏肉鸡45万只;以梦圆生态农业为龙头,全年存栏蛋鸡60万只,日产鲜鸡蛋26吨;以高天然循环农业为龙头,存栏立体笼养蛋鸭10万只,日产鲜鸭蛋5吨。

目前,六汪镇农品市场物价平稳,供应充足。据统计,全镇全年可生产粮食16.4万吨、蔬菜6万吨、蛋1.2万吨、肉2300吨、水果2500吨,能在保障全镇生活需求基础上,供应全区需求200余天,为全区生活稳定贡献六汪力量。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