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区委)二届第59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孙永红主持并讲话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6月19日讯 今天,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二届第59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贺信和中办国办有关文件精神,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研究审议有关工作事项。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重要贺信,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文化强国、绿色发展等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要以文化自信自强引领文化强区建设,继续加强对新区海洋文化、琅琊文化、齐鲁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的挖掘,加大近期节会活动的预热和造势力度,持续打造新区特色文化名片。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化生态保护治理;高水平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快建设中欧绿色投融资示范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着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
会议强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为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要全面提升新区学生资助服务水平,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应享尽享,加快建设高水平均衡化教育强区。要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督促学校、家长加强学生假期安全管理,切实预防溺水伤亡等事故发生。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和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听取了关于2023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扛牢审计监督政治责任。要聚焦主责主业,找准审计监督着力点。要强化审计整改,切实提升审计监督质效。要推进审计监督体系和审计能力现代化,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听取了《关于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全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引领区的实施意见》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接受监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区实践。
会议听取了关于工委区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要强化理论学习,夯实主题教育基础。要认真落实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部署要求,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见效。要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推动全区主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会议听取了关于新区保交楼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强化资金保障,护航市场发展。要强化风险预警,及时化解隐患。要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会议指出,端午假期临近,各级各部门要扎实做好廉洁过节、安全生产、市场秩序、值班值守、旅游消费等工作。
会议还听取了《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 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关于省委第一巡视组反馈意见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对黄岛区委巡察工作专项检查反馈意见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对省委组织部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反馈意见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组反馈意见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2023年度区级领导同志接访和包案工作方案》起草情况的汇报,关于二届区委第三轮巡察有关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了其他事项。
新区全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连续三年获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第一
以创开路,昂起蓝色龙头
□本报记者 李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造就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新区牢记“国之大者”,深度联结联合国“海洋十年”,闯新路、开新局,全面塑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用心勾勒“海洋十年”“我们所希望的海洋”愿景应有的样貌,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取得新突破。
日前,2022年青岛市对各区考核“海洋经济发展”指标出炉,西海岸新区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这已经是新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第一。潮涨潮落间,“蓝色龙头”正在高高昂起,“蓝色之城”愈发芳容明艳。
一域之为为全局添彩
西海岸新区拥有超过两倍于陆地的海域面积,309公里的绵长海岸线,为发展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动能也在海洋。
2022年,新区秉承“新”的特质,向海图强,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增长9.8%,占地区GDP比重39.4%,海洋经济贡献率及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面对当好青岛高质量发展龙头的期许,新区用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予以回应。
走出青岛,走向山东。西海岸新区也正用一份份凸显经济韧性与活力的成绩单,展示出奋力“走在前、开新局”的昂扬之势,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区”。
今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起步之年。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首次明确实施青岛“强龙头”战略,强调推动新区在经略海洋等领域先行示范。
使命在肩,唯有奋斗。新区把今年确定为“创新突破年”,以“新”应“变”,以“创”开“路”,从海洋科技、产业、开放三个方面创新突破,全力打造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区、山东海洋强省先行区。今年一季度,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高出全市3.3个百分点,新区海洋生产总值(GOP)占全市比重43.6%、贡献率达67.2%,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全市、全省海洋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
放眼全国,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的西海岸新区,敢闯敢试当引领、作示范,不断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获批以来,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
新区新区,其命维新。四大国家战略是新区必须扛起“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经略海洋是新区获批时所承载的先天使命,行之有效,必须一以贯之。
今年,新区将加快潍柴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总投资1000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建设,引进亿元以上海洋产业项目50个,推动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深远海养殖等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1-4月份,全区60个海洋重点项目新开工5个,新竣工5个,开工在建项目47个、开工率78.33%,共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2.36%,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蓝色动能。
未来,新区将继续全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在彰显国家级新区特色特质上实现全新跃升,在全国大局中彰显新区担当。
内外兼修方蹄疾步稳
作为经略海洋的排头兵、先锋队,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势表现背后,有着怎样更深层的发展逻辑?
于内,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坚持陆海统筹,创新陆海一体治理体制机制。
过去,新区涉海机构多、分而不统,缺乏协调机制,存在“九龙治海”的“顽疾”。为此,新区先行先试,以改革思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组建新区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建立起“海洋委主导、海洋办统筹、部门抓落实、专班抓攻坚”的工作机制。同时,健全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协同体系,探索构建良性互动的陆海统筹开发格局;坚持以海定陆顶层设计,将陆域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区域用海规划等“多规合一”,陆海空间实现“一张图”管理。
自此,陆海一体、系统高效,新区形成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海洋经济管理工作体系,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在引领海洋治理体系现代化上发挥支撑作用。
于外,新区实施海洋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开拓“蓝色朋友圈”,打造海上合作高地。
携手联合国“海洋十年”,是新区做好经略海洋文章的动人笔触。
6月27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将在青岛世博城盛装启幕。
本届论坛主题设定为“‘海洋十年’,和合共生”,将深度联结联合国“海洋十年”这一全球顶层涉海倡议,聚焦七大愿景之一“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精心策划论坛、展会、经贸对接等主题活动。主题更加聚焦、议题设计更加广泛、嘉宾层次更加高端、预期成果更加丰硕,这个起于西海岸的“蓝色故事”将更加丰盈、令人期待。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新区将继续深耕向海开放,加快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实体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运作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推动建设跨国蓝色产业园、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青岛样板、山东实践,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坚持陆海统筹与深耕向海开放内外兼修,联合国“海洋十年”与经略海洋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西海岸,正向世界张开怀抱,展现风采。
创新突破促全面提质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是新区的“创新突破年”。将实施“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推动新区全面提质、向更高水平迈进。
“创新”就要打破常规、优化重组,敢于闯新路;“突破”就要打开缺口、超过自我,开创新局面。
突出科技兴海,西海岸新区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放大海洋资源集聚优势,统筹全区涉海科技资源,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
目前,新区集聚海洋物探及勘探、海藻活性物质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建成涉海高校11所,海洋人才达到7.1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5名。
新区还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校所答题、联合攻关、政府服务”模式,实施“揭榜挂帅+科技专员”激发创新活力,设立1亿元高校校长基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保障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核心运营机构落地。
科技创新形成强力支撑,新区现代海洋产业集聚成势。
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世界最大的圆筒型“企鹅”FPSO……一个个“大国重器”纷纷从海西湾驶出。依托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新区正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2022年,新区的船舶海工重点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这样的表现殊为不易。
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新区正加速实现规模化。过去一年,BG136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明月海洋中药制剂等项目竣工,得益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破题与规模化生产力的释放,带动新区海洋生物医药重点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6%。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主体,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志。突出产业强海,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2年,西海岸新区六大海洋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海洋经济总量的72.8%、同比增长12.4%,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9.9%,已然成为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站在时代潮头,让我们带着光荣与梦想,去追求新区海洋事业更加绚丽的蜕变、更有分量的飞跃。
新区设分会场收听收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3年第二次会议
王清源参加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6月19日讯 今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3年第二次会议召开,总结今年以来全市城市管理领域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西海岸新区设分会场收听收看,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王清源参加收看。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市容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下一步,要更加自觉站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细化思路举措,切实解决一批城市管理顽疾,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再上新台阶。要持续保持违法建设治理高压态势,强化源头防控,加强依法治理,确保违建拆除任务尽快完成。要加强铁路公路沿线、高架桥下、施工围挡、老旧小区老旧街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实施城市“微更新”改造,开展不文明养犬行为治理,维护良好市容秩序。
会议强调,要按照网格化、全覆盖要求,持续提升城市道路保洁、园林绿化、海水浴场等领域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各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抓紧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更多引入市场化专业队伍,加快补齐城乡环卫工作短板。要更大力度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加大停车设施供给,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持续加强道路秩序管理,提升道路通行效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监督考核和宣传引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青岛金晶创立30周年暨压延三线技改投产仪式举行
王清源出席并致辞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6月18日上午,青岛金晶创立30周年暨压延三线技改投产仪式举行。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王清源出席活动并致辞。
王清源在致辞中指出,西海岸新区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聚焦“5+5+7”重点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青岛金晶落户新区30年来,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最初单一的平板玻璃制造企业,发展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压延玻璃生产基地,为未来发展铸就了坚实根基。希望企业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成长为一个更强大的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玻璃研发产业中留下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清源表示,西海岸新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全力支持包括青岛金晶在内的西海岸企业发展壮大、再创辉煌。同时,真诚期待和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西海岸的建设发展浪潮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开辟事业版图,共创精彩未来。
据悉,青岛金晶创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玻璃研发、制造与加工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压延玻璃、光伏玻璃和产业玻璃三大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光伏发电、轨道交通、家电家居、建筑装饰等领域广泛应用。压延三线技改项目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采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软件等技术,对生产线和窑炉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强化炉体保温、提升燃烧系统和电机能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国内最大容积LNG储罐在新区实现机械完工
预计11月份建成投产,青岛LNG接收站将提升存储能力1.68亿方
□记者 董梅雪
通讯员 郑浩南 报道
本报讯 6月16日,由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国内最大容积LNG储罐在董家口经济区成功实现机械完工,标志着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27万方超大型LNG储罐项目取得关键进展,进入投产倒计时阶段。
山东液化天然气(LNG)三期项目是国家实施清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输扩能、LNG码头、LNG储罐工程三部分。投产后年接收LNG能力将达1100万吨,成为国内同期年接转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终端,将大幅提升华北地区区域调峰、应急储备和冬季保供能力。
“山东LNG项目三期储罐由中国石化自主设计建造,储罐高58米、直径100.6米,是目前国内直径最大的27万方LNG储罐。”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申永亮告诉记者。
建设中,项目团队大胆突破,储罐基础设计首次采用“坐地式+电伴热”结构,与传统的“站立式+对流”桩基承台短柱设计相比,在提高罐体稳定性的同时缩短工期约150天。通过对关键路径工序强化管理等方式,项目用时18个月完成储罐主体施工,较统筹计划提前138天,确保储罐可更早一步加入能源保供行列。
自2021年9月开工以来,面对国内首次建设超大型LNG储罐的挑战,青岛液化公司联合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等参建单位,自主研发“27万方全容式LNG储罐成套技术”,先后完成穹顶稳定性有限元分析、超大型LNG储罐温度场分析等多项技术攻关,填补了国内27万方LNG储罐建造技术空白。项目建设期间,团队人员攻克大口径低温阀门、罐内泵等“卡脖子”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应用,单台采购成本最高降低50%,储罐国产化水平从一期的30%跃升至95%以上,是目前国产化程度最高的LNG储罐。
据悉,2012年以来,青岛液化公司储罐建设从16万方起步,持续推进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成为国内首家开展27万方LNG储罐建设的单位,储罐预计今年11月份建成投产,届时青岛LNG接收站将提升天然气存储能力1.68亿方,为保障今冬明春的能源供应增添“底气”。
全区行政应诉工作专题调度会召开
□记者 仪博文 报道
本报讯 6月16日,全区行政应诉工作专题调度会召开。
会上,区司法局通报了2022年以来全区行政应诉工作情况,区法院通报了2022年行政审判情况,还分别从行政应诉和行政审判角度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会议还对下一步全区行政应诉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行政应诉工作是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行政机关“一把手”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着力提升行政机关应诉工作水平。要强化精准施策,全面提升行政机关规范化执法水平,对行政应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追根溯源,从工作作风上整改、在业务能力上提升,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融合蓝海大厦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用,将打造国际化、一流企业总部基地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6月17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到位,融合蓝海大厦主体结构封顶,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又添新地标。
据悉,融合蓝海大厦项目位于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核心区,南邻滨海大道,西邻市民体育公园,规划建设三栋科研办公大楼及配套设施,于2016年开工建设。期间,因原开发单位资金问题导致停工;2021年,新区加快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建设,国企青岛融合资产经营集团通过法拍,竞得该项目及续建开发权,并同步启动续建工作。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以金融科创为主导,以服务金融、高科技企业、信息化产业为核心动力,打造国际化、一流企业总部基地,构建高端商务办公、科技孵化、金融贸易、产业信息交流于一体的5A级商务办公综合体,可为入驻企业提供约7.2万平方米办公及配套服务场所。多家新兴产业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办公,青岛国际产业资本配置中心、达索融合创新中心、资产资源资金三资中心等机构将整体入驻,打造总部办公中心和科创中心,助力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建设。
据悉,大厦主体封顶后,将转入二次结构及装修、安装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我们发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战,坚持产业聚合、产城融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带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开拓新蓝海。”项目开发商青岛西海岸安居集团总经理谢贵峰表示。
四代优选,新区“好参”叫响全国
——从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16年进阶路看新区擦亮水产种业“芯片”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涛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洋渔业是西海岸新区传统特色产业。“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新区立足海洋强国战略、水产种业振兴等国家使命,大力开展水产良种研发,推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激活了万顷碧波。
在西海岸新区陈家贡湾畔,来自大连的客户正在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采购6000余斤的“参优1号”优质刺参苗种。这里是全国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培育的“参优1号”海参品种已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较其他海参市场价高30%-40%,市场行情供不应求。
四代优选
育出抗病害刺参新品种
走进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苗种扩繁车间,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一个个标准化养殖池旁收获海参幼体。“这批刺参苗种将运到大连投放入海。”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青告诉记者,“车间内有200多个标准化养殖池,整个良种场这样的车间有82个。”
正在收获的刺参苗种正是“参优1号”。“‘参优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高温等特点,收益量和存活率显著提升。”李青介绍,该良种6月龄苗种灿烂弧菌攻毒侵染后成活率平均提高29.31%,收获时体重提高23.58%,“一斤海参幼苗到达成熟期后重量可达四斤。”
高温是制约海参养殖的重要因素,“参优1号”因其优良性状得以生存,得到市场青睐。“‘参优1号’刺参进入夏眠临界温度平均提高1.83℃,结束夏眠的临界温度提高2.70℃,夏眠期缩短28天左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李青说。
海参育种是个漫长的过程。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以抗灿烂弧菌侵染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于2018年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GS-01-016-2017)——刺参“参优1号”。“这样的优选育种持续进行了四代,‘参优1号’在一次次‘选拔’中脱颖而出。”李青说。
新品种好不好,市场最有发言权。“‘参优1号’比其他海参市场价高30%-40%,仍供不应求,不得不采取订单式生产且限量供应。”李青向记者展示“参优1号”时难掩自豪,“在国内的刺参苗种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参亲本培育车间里,除了有“参优1号”新品种外,还有“琅琊青1号”和“多刺1号”两个新品系,分别具有出皮率高和多刺抗病的优点,有望在未来3-5年继续获批国审水产新品种1-2个。
16年砥砺
获批国家级刺参良种场
青岛瑞滋集海参良种培育、育苗、研发、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刺参科技创新企业。去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公布批准的3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其中,青岛瑞滋被命名为“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是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2006年从零起步,到2022年获批‘国家级’,16年磨一剑。”谈起创业经历,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瑞用感慨颇深,“刚刚涉足海参养殖时,也吃过不少苦头,2个月亏损40多万元。”
多年来,国家级刺参良种场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是因为申报良种场,其中的一个“硬件”条件是企业具有自主研发的海洋水产新品种。当前,我国共有6个海参新品种,青岛瑞滋与黄海所历时12年联合培育的刺参“参优1号”是其中产业化最成功的代表。此外,政府服务也让青岛瑞滋有了不断跨步迈进的勇气。2021年,市区两级海洋发展局与琅琊镇政府积极协调,推动青岛瑞滋新获批土地50亩、确权海域面积4816亩,加快打造全国优质海参苗种供应基地。而今,青岛瑞滋拥有海参育苗面积7.6万方、亲参培育面积3.5万方、池塘养殖面积1400亩。公司年供应耳状幼体800-1200亿只,年供应不同规格苗种100-120万斤。
国家级刺参良种场获批不久,青岛瑞滋等单位编写的《刺参工厂化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规范》发布,这是青岛首个渔业地方标准。国家级刺参良种场的获批及刺参培育标准的制定,都标志着新区在刺参种业方面的领先优势。“国家级刺参良种场的获批,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范瑞用说,青岛瑞滋将以刺参“参优1号”等新品种、新品系为基础,打造刺参国家级育繁推产业平台,加强我国刺参良种选育和品系培育,提高良种覆盖率,示范引领刺参种业创新发展。
科技赋能
建设海洋种业繁育中心
“参优1号”是新区海洋种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实现海洋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区正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水产种业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海洋种业繁育中心。
在琅琊镇胡家山沿海,中国北方海洋种业繁育中心项目陆域研发培育基地面积450亩,海域放养实验基地面积11625亩。依托这一平台,将吸引海洋科研人才集聚,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牵手”,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中心现已入驻瑞滋、卓越等6家海洋苗种培育企业,以及黄海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研发水产新品种,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区涉海类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已投放礁石25万空方,底播养殖面积2000多亩,筏式养殖5000多亩。
“我们正加快建设海洋水产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刺参‘参优1号’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50%。”李青告诉记者,该中心将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所等海洋科技领域优势团队和技术力量,开展高值化水产品育种和生态养殖创新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刺参良种育种中心、刺参良种保种中心及刺参良种繁育中心等3大中心及相应配套。同时,规划建设海上保种基地,尝试海上网箱养参新模式,建设岛礁型海洋牧场。
“我们将依托水产种业扶持政策,支持重点项目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加快政策兑现落实。”区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将加快打造一流海洋营商环境,让一个个海洋“芯片”从新区诞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向着世界一流蓝色种业中心迈进。
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立足海洋强国战略、水产种业振兴等国家使命,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西海岸新区夏粮收购进度已过半,截至6月15日已入库25404吨
夏粮收购好“丰景”,“智慧大脑”保归仓
□文/图 本报记者 陈蔚
进入6月中旬,西海岸新区的夏粮收获基本结束,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积极卖粮。记者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获悉,今年新区计划收粮48000吨,截至6月15日已入库夏粮25404吨,收购进度达到53%。6月16日,记者走进新区大场粮食管理所(以下简称“大场粮所”),探访夏粮收购现场,了解今年夏粮收购的新特点和市场行情。
抢抓晴好天气
农户积极卖粮
当天下午3时,在大场粮所内,一辆辆满载小麦的三轮车排起了长龙。
“我们家里有5亩地,今年麦子长势好,收成也好。天气预报说过几天有小雨,我们两口子就趁着天气好,抓紧时间来卖粮。”来自大场镇陈家小庄的售粮户陈志亭正在排队等待,他捧起车斗内的小麦笑着向记者展示道,“按照今年的收成,我们得来五六趟呢!”
说着,陈志亭将三轮车在化验室前停稳,随后进入屋内进行登记。同时,大场粮所检验员吴忠仕来到陈志亭的三轮车前进行扦样。只见吴忠仕手持长约30厘米的扦样器,在车斗前、中、后三个部位分别进行扦样。“我们对每一车小麦都会进行扦样。对于散装小麦,要在车斗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行上、中、下三个方位的九点取样;对于袋装小麦,每一袋都要扦取,确保样品的全面性。”吴忠仕说。
记者看到,吴忠仕将取出的小麦样品放入状似圆盘的谷物筛中,随后手持谷物筛划圈晃动,使筛内样品充分混合并且杂质沉底后,再将筛网和底盖分离。“通过谷物筛中样品和杂质的重量比,可以检测出该车小麦的杂质比。”吴忠仕说道。
登记结束后,陈志亭将三轮车开至地磅处进行称重,随后又将三轮车开至粮仓前,两名工作人员立即上前,调整输送机、打开车斗后挡板……伴随着阵阵声响,大量麦粒从车斗后挡板开口处倾泻而出,金黄色的麦粒通过输送机输送进入粮仓内。不到20分钟,车上的小麦全部入库。
做实收购准备
确保颗粒归仓
“净重1260公斤。”陈志亭将粮食入库后回到登记处,拿到了他的结算单。随后,陈志亭拿着结算单去财务领取了3339元的售粮款。
“今年我们收购的小麦价格为一等1.345元/斤、二等1.335元/斤、三等1.325元/斤,平均收购价稳定在1.325元/斤,远高于1.17元/斤的国家最低收购保护价。”大场粮所副所长周玉华介绍说。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大场镇的夏粮收获期较晚,我们在6月中旬才进入收购高峰期,但我们在今年5月份就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周玉华说,“我们一是结合市场行情和储备粮管理要求,先后腾并仓容近2000吨,确保夏粮收购做到‘仓等粮’。二是围绕安全生产、粮食政策等业务知识,组织开展夏粮收购业务培训会,规范粮食收购各环节管理工作,确保夏粮收购做到‘人等粮’。三是与农发行黄岛区支行对接,备足夏粮收购资金,坚决杜绝‘打白条’、拖欠农民售粮款等问题发生,确保夏粮收购做到‘钱等粮’。”
此外,大场粮所还提前做好夏粮收购宣传工作,深入周边村庄宣传售粮政策。同时,优化收购现场服务,在收粮高峰期延长每日收购时间,早开门、晚收秤,切实做好接卸引导、账款清算等工作。
“今天收粮共105.37吨。”晚上10时30分,在盘点完当天的收粮记录后周玉华说,“目前正值夏粮收购高峰期,我们早晨7点开始上班,忙到半夜是常有的事。自6月7日夏粮收购工作开展以来,大场粮所已累计入库小麦357吨。”
智慧粮库系统
守护粮食安全
记者从大场粮所获悉,该粮所今年在收粮过程中首次运用新区“智慧粮库系统”。据悉,该系统于2022年12月上线运行,能够根据地磅两次的称重自动换算出入库粮食净重,并根据输入的容重、杂质、水分等各类数据指标自动判别小麦等级,根据小麦等级、净重算出最终结算价格。
周玉华介绍:“以前在计算小麦净重时需要人工进行统计,虽然看上去计算量不大,但是统计人员每天都要面对数以百计的售粮户,工作任务还是很艰巨的。但今年我们有了‘智慧粮库系统’的助力,帮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智慧粮库系统’不仅能够帮助各站所节省人力,还有助于新区储备粮的科学化管理。”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粮食储备服务科负责人李海俊说道。
“截至6月15日,新区已入库夏粮25404吨。”李海俊说。“智慧粮库系统”覆盖了新区12个粮食系统站所、应急成品粮和应急物资代储企业。同时,该系统实现了数据高效共享同步,强化了粮食市场预警和监测能力,实现了全区粮仓“一张网”管理、地方储备粮动态监管,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及监管服务能力,助力新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河南老人来新区游玩迷路,真情巴士驾驶员带其看海圆梦
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真暖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薛颖
“这里的人真好,自己不休息带我去海边游玩,遇到好心人了!”近日,一件发生在西海岸新区的暖心事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山东人的“好客”。原来,一位从河南濮阳来青探亲的老人独自乘坐公交车出门游玩时,因不熟悉环境而迷路,当班驾驶员李本强暖心守护,带老人看海“圆梦”,并开私家车送老人平安返回住所。
当天上午9时,真情巴士东9路驾驶员李本强驾驶公交车执行发往西海岸汽车东站的运营任务。当公交车到达终点站时,车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却迟迟没有下车。“大爷,到终点站了,您到哪里去?”李本强上前询问。见对方说不清目的地,李本强便将他带到了公交车场站。
通过交谈,李本强得知老人不久前从濮阳来青岛探望儿子,儿子因工作原因无法陪他外出,他便自己坐公交车出来游玩。由于人生地不熟,一时犯迷糊迷路了。李本强问老人住在哪里,老人却说不明白。通过他身上携带的标注有地址的卡片,李本强了解到老人的儿子家在龙湖原山小区。“太好了,我家就在那儿附近,一会儿我开车把您送回去!”李本强说。
然而,老人却没有因为这个提议而开心。“回家没意思!我过几天就要回老家了,来青岛还没看过海呢!”望着老人落寞的神情,李本强提出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开车载老人到附近的海边转转,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随后,李本强开着私家车载着老人沿滨海大道一路向东,并一一细心介绍沿途风景,最终两人来到了金沙滩啤酒城。在李本强的陪伴下,老人开心地在海边散步,感受海风拂面,欣赏优美海景。中午11时许,李本强又开车将老人送到龙湖原山小区。幸运的是,一进小区,老人便记起了儿子家的位置。
“师傅,耽误你休息了,对不住。你不光带我到海边玩,还把我送回家,我真是碰上好心人了!”对于陌生公交驾驶员的善举,老人一再表示感谢。
李本强则表示:“我家也有老人,看到您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能圆您的一个心愿,我也感到很开心!我们西海岸好吃好玩的还有很多,欢迎您常来这里探亲、旅游。”
星光岛幼儿园项目开工建设
□记者 叶晓东 报道
本报讯 近日,由青科控股集团承建的星光岛幼儿园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8月完工。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星光岛金帆路以东、星海湾路以南,总投资约5800万元,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新建12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360个,将有效丰富周边区域学前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助推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星光岛幼儿园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幼儿园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将浪花、云朵、贝壳等自然元素融入设计方案中。建筑形体如同散落在沙滩中的贝壳,等待孩子们去探索挖掘。立面主要为米白色真石漆与仿木纹真石漆材质,风格自然清新,层间的横向线条模拟出海浪平静、动感的不同形态。
“德耀青岛·礼赞模范”青岛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巡讲新区专场活动举行
礼赞身边榜样,凝聚奋进力量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6月19日讯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今天下午,“德耀青岛·礼赞模范”青岛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巡讲西海岸新区专场活动在泊里镇蟠龙庵村文化广场举行。
活动现场,区文化馆、泊里镇宣教文卫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前来观看演出的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代表和泊里镇村民代表带来了舞蹈、情景剧、独唱、歌舞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其中,快板情景剧《核武老人魏世杰》讲述了魏世杰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为国防事业、科技事业奉献青春年华的故事;歌曲《时代号子》以全国道德模范、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的励志故事为背景,歌词朗朗上口,旋律动感,充满时代气息,唱出了新区广大劳动者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饱满热情,以及建功新时代的坚强决心;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文明家庭代表刘洪海结合自身实际作了宣讲,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据介绍,本次活动旨在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推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展现新气象,以先进榜样的事迹,引导市民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为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
开展法律法规培训 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讯 日前,西海岸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区文旅局、黄岛消防救援大队召开2023年娱乐场所、网吧经营负责人法律法规培训会议,新区200余家娱乐场所、网吧经营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服务规范,进一步提高业主的法治意识;区文旅局通报了近期文化市场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防范要求;黄岛消防救援大队就安全管理、疏散逃生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会议强调,各娱乐场所、网吧业主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未成年人权益;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与中德生态园小学签约合作
职业力量赋能校园足球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6月19日讯 今天上午,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与中德生态园小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双方将紧密携手,全面提升西海岸新区校园足球水平,培养并输送更高素质的足球后备人才。
“一直以来,我校都非常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尤其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足球运动。相信在俱乐部专业教练的指导和训练下,孩子们的足球梦可以走得更远更长。”中德生态园小学校长薛珊表示。
据悉,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拥有丰富的足球青训经验,签约后将组织形式不同、丰富多彩的足球文化体育活动,包括教授足球文化知识、开展足球竞技比赛等,并选拔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小学生足球比赛。
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申军表示:“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教育、教学、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为更多热爱足球的孩子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在足球赛场上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助力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社区警务室有了戒毒康复指导站
□记者 王雪 报道
本报讯 今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日前,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驻西海岸新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在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灵海派出所星光岛警务室揭牌成立。
据悉,该指导站包含警示教育展区、休闲放松区、心理咨询室以及检测室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可在此接受多种形式的指导,更好回归社会。同时,星光岛警务室也成为禁毒宣传教育基地,高校、中小学校及社区可组织人员到这里参观学习,形成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
泊里镇将于7月1日-22日举办首届啤酒美食嘉年华
精雕细琢,醉美泊里等你来
□本报记者 丁霞
日前,记者从泊里镇采访获悉,为精塑城市文化品牌,赋能文旅产业发展,7月1日-22日,泊里镇将举办首届啤酒美食嘉年华。啤酒大篷、美食步行街、音乐喷泉表演等创意丰富的活动将给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极具泊里特色的文化盛宴。
据了解,泊里首届啤酒美食嘉年华主会场位于横河公园,会场规划有美食步行街、特色烧烤区、啤酒大篷、果啤冷饮区、网红市集、音乐喷泉、亲子乐园区、儿童娱乐区、休闲运动广场、停车场等区域。
首届啤酒美食嘉年华会场设有三个啤酒大篷,展销各类精酿啤酒,打造微醺市集。从三号门进入,即可到达1号啤酒大篷,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西施舌、竹蛏子、泊里烧鸡等泊里特色美食,还可以观看文艺表演,领略泊里红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2号啤酒大篷附近,设有乒乓球场和篮球场,市民们可以约朋友打完球一起去撸串、喝酒,尽享夏日激情。在3号啤酒大篷里,设有套圈、打气球、手工制作等娱乐项目,各色活动让市民游客应接不暇。
一路玩累了,市民游客便可来到美食步行街,品尝特色美食。穿过美食街,来到横河对岸,就是休闲市集。记者留意到,道路两旁设置了长椅供游客休憩,同时还贴心准备了遮阳伞,晴天或是阴雨,皆可让市民游客乐享文旅饕餮盛宴。
若还不尽兴,市民游客还可以到音乐喷泉附近的亲子互动娱乐区,体验水上乐园、旋转木马、乐高城堡、小型过山车等娱乐项目。另外,在啤酒美食嘉年华期间,每日都将进行灯光秀和音乐喷泉表演,为城市夜色点缀出瑰丽动人的音符。
为办好首届啤酒美食嘉年华,泊里镇以城市更新建设为契机,下足绣花功夫,精心雕琢城市细节,通过系列微改造、微修补、微提升,对镇域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微更新,亮化横河公园及周边建筑,增设游船码头、整修塑胶跑道及地砖,重新粉刷雕塑及设施,更换木栈道等,辟建啤酒美食区、休闲娱乐区、美食步行街、音乐喷泉区、游船观光区等。
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泊里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持续推进微更新、微改造,进一步提升城镇颜值和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加快省级卫星镇试点建设步伐。目前,年度“微更新”工程项目二中西路改造提升工程、沐官岛路改造提升工程、泊里一路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投资约1.2亿元,主要改造提升车行道、人行道,铺设雨污、通讯等管线,安装路灯、电力和交通设施,补植行道树等。
“推进城市微更新,将极大提升泊里首届啤酒美食嘉年华体验感。泊里镇将通过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专业性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为市民游客奉上一个积极向上、文明时尚、和谐欢乐、民俗民韵的文旅盛宴。”泊里镇人大主席曹立民表示,接下来,泊里镇还将大力厚植城市内涵、树立文化自信,让群众在城市更新中感知城市魅力、在和谐欢乐中提升城市活力,持续推动泊里经济繁荣发展,增强泊里城市承载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全力打造一座承载美好生活向往、发展潜力无穷、宜居宜业宜养的幸福新港城,为新区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建设贡献泊里力量。
海青镇
人大代表进市集 普法宣传惠百姓
□记者 仪博文 报道
本报讯 近日,海青镇人大组织部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进市集、听民声、解民忧”系列活动。
活动中,代表们通过“摆摊设点”、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答疑解惑。同时,组织开展集市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律师为村民们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并现场征集对《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此次活动共接待群众40余人次,收集诉求20余件,征集草案修改意见建议5条,有效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展现了代表履职为民的风采。
浓情端午 粽享快乐
□记者 王培珂 报道
端午节将至,西海岸新区各镇街组织居民开展包粽子比赛、香囊制作、剪纸等民俗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邻里感情,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节日氛围。图为6月17日,在隐珠街道台兴路社区,小朋友展示剪制的“粽子”。
藏马镇
开展礼仪培训 提升文明素养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 6月8日,藏马镇组织开展《如此生活》分享会暨生活礼仪培训会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青岛市礼仪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王媛,围绕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与学员展开实操互动,进一步加深大家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接下来,藏马镇将充分利用“一所九站”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出具有藏马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路径。
精细管理,小区颜值靓起来
王台街道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宜业宜居环境
□本报记者 周莹
今年以来,王台街道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在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的同时,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满足新老市民宜业宜居需求。
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和“芯屏”产业的快速发展,王台街道外来人口迅速攀升,本地群众的需求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广大群众对小区的功能定位逐渐从居住过渡到宜居。补齐居住环境短板,让新老市民愿意来、留得住、住得好成为王台街道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进一步改善辖区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经街道协调,由中港物业、瑞源物业负责,对王台片区的阳光世纪小区、黄山片区的福中花园小区实施提质改造工程,从小品景观、文化宣传栏、灯杆道旗、墙体彩绘、休闲长椅的打造更新,到路面清洗、花草树木补栽浇灌、垃圾桶的擦拭消毒、公共区域隐患排查……一点一滴的变化让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在这儿也越来越舒心。”居民王女士看到小区发生的变化感慨颇多。
物业服务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为推进社区和物业深度融合,王台街道打造“街道物业办+居委会+物业公司”的治理新格局,坚持“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原则,由物业办负责人、社区干部担任工作监督员,物业公司负责人、楼长作为具体责任人,认真听取业主意见建议,搭建起社区、居民与物业服务企业三方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同协商处置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各类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外,王台街道还按照《西海岸新区物业服务企业督导考评办法》相关工作要求,由物业办会同社区居委会对物业小区逐个进行实地考评,对于整治工作开展不力的物业服务企业,由街道函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罚,并记入不良信用信息系统。通过考核倒逼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有效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加强物业管理属地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下一步,王台街道将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社区的一体化、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为建设高品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注入新动能。
隐珠街道
社区爱心大集 公益服务暖心
□记者 王雪 报道
本报讯 近日,隐珠街道新华路社区联合青滨附院、真情巴士、邮储银行等单位,共同开展“关爱社区、帮助他人”爱心大集社会治理公益活动。
活动中,由在职党员、红色网格员、退役军人等20余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队,为居民提供了义诊、公交卡充值、纱窗维修等服务。此次活动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的便民服务。
薛家岛街道
创建无烟环境 营造健康生活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 近日,薛家岛街道山里社区联合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第一分公司、青岛富儿健康管理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无烟 为成长护航”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向居民详细讲解了吸烟的危害,并为居民发放宣传倡议书,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用实际行动营造无烟、清洁、健康的社区环境。
区中医医院与山科大携手打造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
搭交流平台,助中医药“出海”
□本报记者 龚鹏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化与海洋文化相融合,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与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联合举办了主题为“蓝色癸卯端阳·本草药膳粽享健康”的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
现场,区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山科大的国际学生们讲解了端午节由来、节气特点、特色药膳等内容,让大家深入了解其中内涵。随后,国际学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将中药材裹进粽叶,包起了药膳粽,并亲手制作香囊,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同时,区中医医院还向国际学生们介绍了3款功效各异的中药茶饮。“‘女神茶’口感清甜,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养心安神茶口感温润,具有和中缓急的效果;夏季汗多无力、心烦不耐时则可饮用清心祛暑茶,以清暑益气、养心除烦。”区中医医院护士长薛晓飞为大家介绍,国际学生们品尝后均赞不绝口。此外,区中医医院医护人员还带来了中医养生运动项目“行云流水”,并带领国际学生学习了中医养生功法八段锦。
“脾气急躁是肝火大,额头起痤疮是心火偏盛;腹胀背部发紧是胆经不通;干吃不胖是脾胃虚弱……”现场,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张永雷为国际学生把脉辨证,并制定个性化生活调养建议。“把手指放在手腕上就能知道身体状况,中医太神奇了!”国际学生们大呼惊奇。此外,护理人员为国际学生进行了耳穴压豆、刮痧、火龙罐、艾灸、耳尖放血等中医护理技术体验。“在我的国家没有刮痧,我想学习一下,把这项神奇的中医疗法带回祖国,让朋友家人也体验一下。”来自巴基斯坦的Bilal说道。
据了解,自2018年成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山东科技大学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以来,区中医医院通过开展膏方文化节、夏季养生节等活动,让国际学生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全面体验中医药文化。“今后,医院将继续发挥好中医药优势、传播好中医药文化精华,建设好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以中医药为平台,搭建好文化交流的桥梁。”区中医医院党委委员、挂职副院长丁刚说道。
“此次活动,院校联合将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推进了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张亚伟说。
新区多个基层卫生创新案例获省级奖项
□记者 龚鹏
通讯员 袁暖霞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第二届基层卫生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局及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全省2023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和山东省第二届基层卫生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学术年会创新案例中斩获多个奖项。
会上,新区还以《高效率推进 高标准落实 实现“三高一慢”健康服务跨越式发展》为题,在“三高共管 医防融合”分论坛作经验分享。
下一步,新区将进一步探索“三高共管”医防融合服务新格局,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实现三级协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良好就医秩序,全力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
青滨附院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出“床旁结算”业务
把出院结算窗口“搬”到病床边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讯 “不用去一楼排队结算,真方便!医院的服务越来越好了……”日前,在青滨附院消化内科住院的张女士高兴地说。原来,张女士因上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半年而住院,办理出院的当天,正好赶上青滨附院推行“床旁结算”业务,她因此成了该院第一位享受该便民措施的患者。
在传统就医流程中,患者康复出院办理相关手续时,需要跑到医院出院结算窗口进行费用结算,人多时要排队等候,有时还会因为资料没带全而多次往返病房和收费窗口,费时费力。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近期,青滨附院推出了“床旁结算”业务,借助信息化手段,把出院结算窗口服务功能“搬”进各科室病房。患者出院时,直接在床旁或护士站就能完成全部费用结算。结算完毕后,账户中的剩余金额会原路径退回,极大简化了住院费用结算流程,节约了患者时间,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真正实现了智慧医疗便捷服务。
一直以来,青滨附院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推出多项便民惠民举措:安排高级职称专家周末坐诊,解决上班族周末无法挂专家号的问题;组建基层义诊医疗队到社区、企业和乡镇开展义诊;开通董家口火车站至青滨附院(古镇口)就医直通车等,最大限度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下一步,青滨附院将继续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患者及家属获得更多便利。
区人民医院——
“红马甲”来服务 规范就诊秩序
□记者 龚鹏
通讯员 肖笑 报道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成立了以青年干部为主的“就医秩序维护志愿服务队”,自5月份起在全院排队长、业务忙的区域开展志愿服务。
服务过程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在就诊高峰时段,到门诊、急诊等区域进行引导及秩序维护服务,并将每天服务情况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整改,进一步维护了医院的就诊秩序。
下一步,区人民医院将持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凝聚青年合力,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增强志愿服务实效,努力为新区人民群众营造有序、高效、温馨的诊疗环境。
妙手施针解腰痛,优质诊疗暖民心
□本报记者 龚鹏
近日,家住铁山街道别家村的别先生来到铁山卫生院,向院长冯仁忠送上了一面标有“祛痛治痛有奇效 德艺双馨暖人心”字样的锦旗,并再三感谢医务人员的精湛医术以及在他住院期间提供的优质诊疗服务。
据了解,别先生半年前因扭伤导致右侧腰部疼痛,长时间坐卧都会引起不适,经过多次就诊和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日,铁山卫生院组织志愿者到别家村义诊,冯仁忠为别先生进行检查后,认为他患有“腰三横突综合征”,并为其进行了浮针治疗,别先生当场便感觉腰部疼痛较之前减轻了大半。随后,别先生来到铁山卫生院复查。
经系统检查后,冯仁忠建议别先生巩固治疗一段时间。治疗期间,区第二中医医院下沉专家田春红为别先生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通过浮针、艾灸等综合治疗,四天后别先生的疼痛就基本消失,可以正常活动下地干活,别先生对这次治疗的效果非常满意。为表达谢意,别先生送来了锦旗致谢。
患者的认可是前行的动力。下一步,铁山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将牢记医者初心,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扎实做好各项日常工作,强化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为辖区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家庭医生进校园 健康服务护成长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增强老师和幼儿的健康意识,近日,长江路街道富春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辖区幼儿园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学校”主题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家医手册和互动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及老师们宣传了健康知识,讲解了家庭医生的重要意义。同时,该中心“春江水”中医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了中医技术“耳穴压豆”,为孩子们进行一对一防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师生们了解了中医药独特的服务优势。活动共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0余份,耳穴压豆100余人,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富春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精准发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满足辖区学校、企业等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本报记者 王培珂 摄影报道
炎炎夏日,夜幕降临,随着各色霓虹灯牌亮起,位于长江路街道的濠洼步行街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游人们悠然地走进其中,品尝着炸肉串、烤生蚝、水果捞等各色美食,还能亲身体验各种潮玩、变脸等项目,感受着这座城市夜晚持续升腾的“烟火气”。“平均每天能卖出五六百份,忙得手都停不下来。”一家烤生蚝店的店主美滋滋地说道。
濠洼夜市位于香江路以北、丹江路以南的九华山路段,全长单向400米,是新区存在时间最久、品类最全的夜市之一。为推动传统夜市向特色商街转变,焕发老街区夜经济新活力,今年上半年,濠洼夜市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
据了解,为突出夜间氛围,濠洼夜市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重点进行了立体亮化和功能性亮化,由亮化天幕、楼体亮化、店招门头等10个主体组成亮化网络,所有灯光采用统一智能化编程,可实现整条街区的灯光秀联动。同时,升级改造的主体亮化均采用自发光、内发光等技术,柔和、舒适的光线避免了灯光扰民。
升级后的濠洼步行街也成为新区首条“潮汐式”步行街,即白天为步行街,晚上化身夜市。“改造升级后,濠洼步行街将新增创业岗位230余个,带动就业近千人,预计年客流量可达400万人次。”濠洼社区党委书记薛超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