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04版:城事

05版:镇街

06版:专版

07版:教育

08版:人文

中德生态园构建起“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激活“第一资源”,点燃“第一动力”

青岛西海岸报      2023年12月07日     

2023年12月07日 03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中德生态园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
  □本报记者 刘腾

  落地山东省首家国际人才社区,引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等海内外专业人才2.3万余名;构建园区数智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人才创新创业;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7家;累计授权专利2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791件,每万人专利数163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中德生态园通过打造人才“智高点”来抢占发展“制高点”,着力构建起“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聚优第一资源、增强第一动力,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完善功能配套
  建设宜居宜业综合空间
  完善的功能配套和有力的要素保障,是一个园区留住人才、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绿色是中德生态园的发展底色,也是引才聚才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园区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绿色研究推广中心,推广绿色建筑和市政设施,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其中,中德未来城D2组团零碳试验区打造集碳中和建筑技术研发、体验、展览展示、会议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蓄能和智能化能源控制、展示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0%,年减碳量约850吨。
  发力绿色低碳的同时,园区还打造涵盖教育、卫生、住房、文旅等要素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教育园区、国际化医院、人才公寓、创意文化综合体、商业街区以及TOD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全方位满足人才住宿、餐饮、就医、娱乐等综合需求。
  产业是人才展翅高飞的重要载体。园区创建院士和专家工作站、离岸双创中心、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等20余个平台。加速推动创芯汇、智造谷等8个产业载体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营先进制造类载体34.28万平方米、商务孵化办公类24.8万平方米、服务配套类38.06万平方米,公寓类项目4个、共约1590套,总建筑面积15.41万平方米。通过深入实施功能完善、特色打造、环境优化等一系列行动,一个宜居宜业的综合空间正成为招才引智的“强磁场”。

  打造数智园区
  为人才提供全周期服务
  优质的运营服务,是园区必须修炼的“内功”。
  针对企业服务、政务治理、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核心需求,中德生态园围绕数字贸易、经济运行、企业服务、一网通办、招引建设、安全防范、协同办公、数字基建等业务场景,上线运行30多项数智化系统,初步构建起园区数智化服务体系。
  以青发产城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为例,该平台目前可以同步园区、楼宇、楼层、房间的最新入驻率以及入驻企业具体信息,并且实现万条省市区新政策及青岛自贸片区政策快速匹配。
  同时,该平台借助金融超市(包含银行和保险业务)以及第三方服务商城(包含5大类企业百余优质服务产品),可实现企业服务工作的延伸与拓展,将政府职能部门、区域、产业、企业、人才进行深度整合和协同,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依托青发产城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园区也为人才搭建起“6+N”服务运营体系。该体系包含金融赋能、人才赋能、政策赋能、资源赋能、服务赋能、场景赋能、基础服务等,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加快园区产业集聚,为园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激发企业入驻和高层次人才扎根园区的热情。

  搭平台优服务
  创新创业涌动澎湃动能
  通过搭平台、优服务,中德生态园创新创业动能澎湃。目前,园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家。成功培育优派普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交易,培育6家技术交易合同属地企业。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凸显。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获评科技部首批工业互联网全国重点实验室;荣华(青岛)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优秀新型研发机构;清原集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立项,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试点;累计授权专利2000余件,每万人专利数160余件。
  园区先后被中国科协认定为“科创中国”国际合作创新基地和“科创中国”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被中国侨联认定为国家级“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中德生态园双创中心分别被工信部和山东省工信厅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