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出台质量强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开展六大提升行动,明确19条具体措施,培育壮大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筑牢“品质西海岸”质量之基
青岛西海岸报
2025年02月08日

□本报记者 王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2月6日,全区2025年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暨品质西海岸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提出要强化质量支撑、品牌带动、标准引领、规则赋能,打造创新动力更强劲、发展活力更充沛、开放优势更突出、城乡环境更优美、基层治理更高效、民生保障更有力的“品质西海岸”。为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全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会上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质量强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开展六大提升行动,明确19条具体措施,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全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生态更加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高品质消费品和工业产品供给更加高效、标准支撑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质量强区建设基础更加牢固、质量品牌建设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跻身全国前列。
六大提升行动
壮大经济发展新优势
《行动方案》指出,要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部署开展六大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品质西海岸”。
实施产业质量竞争力提升行动,壮大优质产业链、产业集群队伍,梯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链在知识产权、标准、质量等方面的协作,做好智能家电、新型显示等国家和省级试点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高质量产业集群。
实施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行动,以质量标杆经验交流、群众性质量活动、高端质量人才培养等引导带动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实施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提升行动,提高群众关心的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推动消费品供给,提升工业产品可靠性和智能制造水平,推广绿色建筑,推进工程建设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生活服务品质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加大标准研制力度,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行动,推动标准化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实施质量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行动,通过强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提升质量监管效能、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同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实施品牌影响力提升行动,编制品牌发展“十五五”规划,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好品西海岸”区域品牌体系,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文化,依托国家商标窗口、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等国家级服务载体,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十九条具体措施
推进质量强区建设
《行动方案》明确了19条具体措施,为新区未来三年的质量强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打造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家电、“芯屏”产业、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海洋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高水平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专业园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到2027年,以高质量产业集群建设,壮大品牌企业、品牌产品队伍,推动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实施数字化质量管理赋能,推动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快全过程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推动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质量改进、品牌建设,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到2027年,在规上工业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100%全覆盖的基础上,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
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大规模组织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标杆经验交流等活动,应用六西格玛、精益管理、可靠性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创新,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加快推进质量管理活跃度、成熟度提升。到2027年,形成50个市级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优秀成果,培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质量管控发展案例。
推进消费品工业品质量提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市场适配型转变,推进消费品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鼓励企业通过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智能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制造业产品可靠性水平,增强品牌附加值。到2027年,全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以上,消费品质量提升有效支撑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提高企业标准水平。开展“标准化+”行动,推动标准化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发挥标准质量基础作用,加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制度,提升标准化能力,梯度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运用先进标准为产品和服务“代言”。到2027年,全区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规模达到2000项以上。
除此之外,《行动方案》还提出优化产业链质量生态、强化产业质量支撑、壮大高水平质量人才队伍、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优化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服务能力、优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提升质量监管效能、推动质量社会共治、构建品牌培育发展体系、扩大品牌传播声量、优化品牌发展环境等具体措施,加快打造“品质西海岸”。
做好四篇文章
打造品质之城
《行动方案》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新区产业发展,以“大质量”布局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具有以下特点:
坚持目标导向。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重点做好提质量、强品质、创标准、树品牌四篇文章,培育壮大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用三年时间,推动全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生态更加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高品质消费品和工业产品供给更加高效、标准支撑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质量强区建设基础更加牢固、质量品牌建设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跻身全国前列。
衔接重大决策。政策上与上级保持一致,从传统的产品、工程、服务等微观质量领域向产业质量发展等宏观领域进一步拓展,更加关注产业质量提升。依托新区“5+5+7”重点产业体系,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培育发展智能家电等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海洋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梯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深化“两业融合”,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
体现新区特色。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品牌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好品西海岸”区域品牌发展体系,依托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节庆展会活动,多渠道传播“品质西海岸”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彰显新区品牌魅力。依托国家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服务职能,提高品牌服务与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