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防震减灾,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0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2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西海岸新区将5月9日~15日定为防灾减灾宣教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天,我们为您准备了防震避震小知识,希望您认真学习,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社会一起努力,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它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震级每增加1级,震源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地震发生时,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常会因为仪器记录振幅“出格”而难以确定震级,此时就必须借助更远的台站来测定。所以,地震过后一段时间对震级进行修订是常有的事。
  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器物反应、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程度确定的。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中国地震烈度表》,它将烈度划分为12度,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Ⅻ来表示。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破坏烈度都达到Ⅺ度。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四川芦山地震震中烈度达到了Ⅸ度。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凡“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言
●凡传说地震系外国人给我们测出来的是谣言
●凡打着专家的旗号,由小道消息传播的“地震预报”是谣言
●凡带着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是谣言
  如何对待地震谣言
  平时要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对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当前都只能给出一个范围,不可能十分精确和具体。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除了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信息。听到地震谣言,不要轻信,更不要传播,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
  在家怎样避震
  发生有感地震时,不必惊慌,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站在窗边,不要使用电梯。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场所是:坚固家具附近,甚至是床或桌子下面、旁边;内墙的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室内最不利的避震场所是: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应迅速选择适当的地方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同时还要注意,地震来时,如正在用火做饭,烧水,应立即关闭火源,防止火灾。
  在学校怎样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正在上课时,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绝不可乱跑或跳楼,震后有秩序地撤离;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站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包、衣服或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避免乱挤乱哄、争先恐后、互相踩踏的事故发生,不能盲目跳楼。待群众撤离后,娱乐场所工作人员要马上切断娱乐场所的电源、气阀,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行驶的公交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后再下车。车辆应立即减速并停车,因为地震造成的路面晃动、开裂和桥梁损坏等随时都会危及驾乘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在城区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的绿地、广场、体育场避震。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避开危险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等,又如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正在行驶的车辆应迅速停驶,并躲开立交桥、陡崖等危险地段。
  在野外怎样避震
  尽量选择到开阔地避震。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和河坡,以防地裂、滑坡等。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来不及跑到开阔地时,可就近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别忘了要保护好头部。

  避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开打火机、开电灯、点燃灶具等;地震结束后,如有可能应立即设法转移场所。
  毒气泄漏: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绕到毒气泄漏源的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向毒源下游顺风方向跑。
  发生火灾:立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的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行,并逆风行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