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揭牌谱新篇 乡村振兴焕新颜
张家楼镇村庄结构优化调整新村揭牌仪式举行,全镇59个建制村减少到11个

张家楼镇村庄结构优化调整新村揭牌仪式上,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宗武邦(右一)和张家楼镇党委书记丁吉庆为丁戈庄村党委揭牌。
□本报记者 梁玉鹏
5月30日上午,张家楼镇村庄结构优化调整新村揭牌仪式在丁戈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镇党政成员、镇全体驻新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镇全体新村党委书记、丁戈庄村(新村)全体农村干部共计70余人参加仪式。通过本次村庄结构优化升级,张家楼镇从59个建制村减少到11个建制村,全镇建制村数量减少80%以上。
张家楼镇党委书记丁吉庆表示,揭牌仪式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新当选的村庄党委书记们要从拿出新状态、建立新机制、取得新成效、掌握新方法四方面尽快开展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新起点,一定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奋力战,不断巩固试点成果,全力开创新村建设工作新局面。
全域推进
村庄优化再添活力
4月20日,张家楼镇召开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动员部署会议,调整工作正式进入组织实施阶段。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由书记、镇长担任组长的村庄结构优化调整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统筹谋划、协调指导开展调整工作。同时,成立8个工作专班下沉到村,集中推进村党组织融合、村民自治组织调整和集体经济融合等工作。
据了解,本次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落脚点,引导土地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促进村庄规模调大、班子调强、产业调优,有效解决村庄“空心化”引发的农村人才缺乏、集体经济增收乏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文化凋敝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通过实施村庄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治理、公共服务体系,为持续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面融合
乡村振兴焕发动力
在区镇两级充分酝酿、综合分析、严格审查、深入考察基础上,4月29日,镇党委分别印发调整村党组织设置和公布村党组织成员的文件,成立草泊河村、松山村、丁戈庄村等11个新村党委,同步理顺59个网格党组织设置,配强新村、网格党组织班子,完成党组织融合工作。
“2015年至2018年,张家楼镇63个村分批次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张家楼镇农业农村中心副主任牛莎介绍,“在此次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中,通过合作融合的方式成立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现农村集体资产有效融合。”
5月9日,我镇启动村民自治组织调整和集体经济融合表决工作,首批26个村分别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和股东会议,各村村民(股东)与会率平均超90%、同意率平均超96%,超半数村庄同意率达到或接近100%,通过表决同意合并成立松山村、丁戈庄村、达尼村、张家楼村4个新村村民委员会和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全员参与
上下齐心凝聚合力
“2019年10月,原来的纪家店子村、北马村和纪家沟村进行了村庄合并,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后,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所以今年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得到村民广泛支持。”松山村党委书记徐炳霞告诉记者,为确保村集体、村民利益不受损,在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中,全镇实行“七个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村民待遇不变、上级转移支付及公益生产生活设施的投入扶持政策不变、已安排的各类扶贫资金和帮扶项目的享受对象范围不变、已签订的各类有效经济合同不变、原债权债务归属不变、原村资源资产所属关系不变。
为搞好村庄优化结构调整,张家楼镇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先后参加区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专班交流会议3次,并邀请区专班来现场指导。同时,发挥社区党委区域统筹及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先后组织村情摸底、村名酝酿、社区主任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等,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