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预借能耗指标 提前满足供电

董家口经济区全方位服务保障益凯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朱先岗

  日前,落户董家口经济区的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世界首创的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正式启动,将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形成产业链集成式创新发展模式。从2014年落户到2018年建设首条生产线,再到现在全面启动,该项目历时近六年,这期间,董家口经济区管委聚焦项目推进难点堵点,紧盯不放,不畏艰难,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在益凯新材料项目的生产车间,首条EVE胶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保障产能。据工作人员介绍,用这种材料制备的轮胎综合性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所以,目前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项目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化学炼胶技术,改变了传统橡胶行业的橡胶和填料物理干法混炼方式,在绿色制造、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天的产能达到30吨。”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一部部长柳海江介绍。
  2014年底,项目落户董家口经济区,紧邻港口又坐落于化工园区,还有经济区为项目组建的专项服务办公室。在当时,这家专注于高性能橡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技术创新的企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然而,正当项目方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项目却在节能审批环节被卡住了脖子。
  据介绍,该项目的能耗是42万吨标准煤,这个数字在能耗指标本就十分紧张的当时非常巨大,想要为企业调剂出42万吨标准煤的能耗指标极其困难。如果这个指标拿不到,不仅后续工作无法开展,前期的努力也都白费了。
  面对阻力,董家口经济区项目专项服务办公室迎难而上,到省、市、区各相关部门出证明、作解释成了他们那段时间的工作常态。“我们想方设法到省市相关部门做工作,最终,通过预借‘十四五’的指标,把这个项目的能耗解决了。”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副主任刘世明说。
  虽然拿到了能耗指标,但项目建设却并没有像预想的一样加码提速,因为该项目是多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集成创新,需要不断的改良、优化、提升,也是国际橡胶工业历史上第一个大型产业链集成的创新项目,属技术探索的“无人区”。由于没有可借鉴或引入的成熟技术和配套装备方案,益凯新材料项目方也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个过程中,着急的不仅是益凯新材料公司,还有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益凯新材料项目在2014年就已经签约,团队在橡胶行业研究院中,是最高级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它的设备不断进行调整,我们耐住性子把世界级的项目留了下来。”刘世明说。
  最终,经过近四年的反复试验和摸索,项目方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并重新调整优化了项目建设方案,将能耗降低到16.98万吨标准煤的同时,产能也由13.3万吨增加到30万吨。2017年底,董家口管委又积极协调各部门提前近两年完成220千伏贡口变电站建设,满足了项目的生产用电需求。项目预计将在“十四五”内达到年产30万吨化学炼胶的生产能力,实现百亿产值的规模。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