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村里有了“街巷长”

泊里镇“巡查+考核”机制促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干净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街巷长制度牌。□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记者 丁霞
  
  在泊里镇的泊里河东村、三合村、小王家庄村等村庄的街巷,随处都能看到明显的街巷长制度牌,上面标注着街巷长姓名以及联系电话。这些村庄的街巷干净整洁,如有垃圾落地,会有人及时过来清理。近年来,泊里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逐渐形成了村级街巷长定期巡查、镇级巡查员日巡查、镇督导考核组月考核的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
  “泊里镇在人居环境方面素有先行先试的传统,源于我镇米家庄村的街巷长制度,目前已在镇上全面推广。”泊里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副负责人卜凡涛介绍,街巷长制度牌全部上墙公示,街巷长每周至少两次定期对所负责片、方的农户房前屋后进行环境卫生巡查,充分发挥与农户同处一村、情感相连的优势,纠正部分居民的乱堆乱放行为,帮群众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卜凡涛告诉记者,泊里镇还通过建立人居环境整治日巡查制度,由巡查员每日在所负责村庄将发现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拍照并标注具体位置,由专人在全镇人居环境工作群以日巡查通报形式发布,要求问题所在村庄限期整改,并在工作群内发布整改照片,对问题进行销号。
  此外,泊里镇还成立人居环境督导考核组,对各村进行月考核。考核组通过实地检查等形式,对各村本月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打分排名。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该镇专门设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集体和个人,对落后村则进行相应的扣罚。
  据了解,泊里镇81个村庄已全部建立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其他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监督理事会成员等基层中坚力量担任街巷长的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