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记
□竹影拂尘
小屋是我老家房子的西间。
听说当年父亲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一个儿子四间房,就得有十二间房。于是趁着有一年收成好,找人盖了八间房子,小屋是其中之一。
小屋的后墙是土夯的,前墙是石砌的。窗外没有杂物的遮挡,明亮开阔,原来是姐姐的“闺房”。她出嫁后,小屋派上了重要的用场——依次成了我们弟兄三个的婚房。随着三次婚礼的举行,小屋也有了一系列变化,由最初的简陋到后面逐次完成吊顶、粉刷墙面、更换铝合金窗户等,小屋渐渐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可以说,小屋是我们姐弟几个成长的见证者,是我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起点。1986年,哥哥在小屋结婚,然后由小屋搬出到小台后现在的家;1998年,我在小屋结婚,然后搬到了王台现在的家;2005年,弟弟也在小屋结婚,后来搬到了隐珠山小区现在的家。
小屋不仅见证了我们匆匆离开她的步伐,也见证了父母为我们辛苦操劳的身影。小屋像一位睿智慈祥的老者,默默地看着我们姐弟几人慢慢长大、成家立业,又各自离开这个家,可能也在默默嘱咐我们:外出生活,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
因为年轻,当我们拥着自己的新娘匆匆离开小屋独自生活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留意父母眼中那深深地关切和无言的眷恋,更没有留意显得落寞了的小屋。父母为我们收拾了一样样生活必需品,为我们考虑着一桩桩日常事务,身不能随,心却一直跟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排忧解难。
在外面待久了,就想回家看看。每次回家,推开小屋的门,把自己的衣物往小屋的炕上一放,让疲惫的身体躺在小屋的炕上,就会感到无比轻松和惬意,就像又回到了过去的旧时光。在外的生活并不轻松,躺在小屋的炕上,我所有的失意和苦闷都会烟消云散,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完完全全地放松身心。可越什么也不想,越对一些纷扰看得更真切:生命短暂,物欲无穷,不停地追逐物欲,就会迷失自己。在小屋里静静地躺一会儿,如同充满了电的“圣斗士”,又可以满血复活地面对生活,踏上新的路途了。
现在父母年龄大了,他们在家和小屋朝夕相守。我们弟兄三个近二十年间的三次婚礼,“扫荡”净了父母一生辛辛苦苦的劳动所得。父母由中年走到了老年,我们由童年、少年走到了中年,我们的下一代也茁壮成长起来,眼看就要上大学、结婚,离开我们远走高飞。父母替我们守着小屋,守望着我们的日子;我们替孩子们守着他们记忆中的房子,守着他们成长的日子。
“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岁月变迁,时光流逝,短暂的人生中,我们最需要的是感情的慰藉。我喜欢的小屋,在我的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位亲人,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屋的一切,我会完全记在心中,永远不忘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