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火眼”升级扩建 助力全员检测

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每日核酸检测通量达40万人份


  已搭建完毕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记者 刘腾 报道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10月14日讯 记者今日获悉,为助力青岛全员核酸检测,在历经3天的升级扩建后,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日通量已提升至4万单管。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相关要求,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每日核酸检测通量可实现40万人份。同时,根据青岛疫情防控需要,实验室的检测通量将继续提升。
  据悉,华大基因联合同济大学、易托邦创新研发的供应急使用的可移动充气式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也在此次检测中投入使用。气膜版“火眼”实验室通过双层气膜形成拱形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全球生物安全要求和行业规范对实验室进行模块化布局,并采用华大基因近期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形成的有益经验,既可实现快速搭建、高效落地,提升检测效率,还具有全国产、高集成、低能耗、智能化、可收纳、易运输等优点。
  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单个气膜舱高3.5米,占地72.5平方米,舱内将实验检测所需的各个功能环节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实验室所需的各类设备可以直接组装、调试。此次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升级扩建,增加了27台MGISP-960自动化核酸提取仪,61台核酸检测核心设备PCR仪。设计日检测通量由2000单管提升至40000单管。
  气膜版“火眼”实验室还创新采用了新风系统和高效过滤系统,对每个功能区的进出风进行过滤管理,确保了各个功能空间相互独立,同时保障实验室向外排放的洁净度,以符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及病毒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相关标准。
  为尽快开展此次检测,中德生态园提供场地支持,华大基因主导实验室布局,中德联合集团主导建设,中启胶建负责施工,国家电网进行供电保障……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下,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实验室的升级扩建。同时,来自天津、武汉、深圳等全国多地的华大检测团队纷纷向青岛集结,目前已有200多位工作人员到位,助力青岛及时精准排查疫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