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兼感染科主任 张红

抗击非典“老兵”再上抗疫战场


  张红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党员医生的“担当之歌”。
  □本报记者 张静

  2003年的SARS疫情,她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她工作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今年的疫情防控,她再次“挂帅出征”,冲在防控的最前线。
  她就是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兼感染科主任张红。

  面对疫情,她主动请缨
  “我是一名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的医生。医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300多名医护人员递交了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令人感动。作为参与过抗击非典、HIN1病毒的‘老兵’,我主动要求来到疫情防控一线,尽己所能做一些贡献。”这是张红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话如其人,朴实无华,但力量无穷。
  今年的疫情发生后,张红向医院主动请缨,带领感染科、肺病科两个医护团队迅速行动,组建医疗救治梯队,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行走在最危险的抗“疫”之路上,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在做好诊疗救治的同时,张红精心研读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各版诊疗方案,并认真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切实提升科室医护人员的战斗能力,张红随时关注疫情变化及诊疗动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加强应急演练项目。期间,她不断鼓励科室医护人员放下顾虑、充分发挥呼吸专业的优势,注重强调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最终使肺病科与感染科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固盾牌。

  医院为家,她不言劳累
  作为两个一线科室的负责人,张红深知自己责任之重,整个2月份,她把家“搬”进了医院,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那段时间,张红每天基本上24小时“连轴转”,穿梭在肺病门诊、发热门诊、肺病科病房、感染科病房、会诊室,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医院里每一个可疑的发热患者都要经过她“火眼金睛”的诊断。
  每天凌晨1点多钟睡,中间醒几次回复医院疫情防控群里的信息,第二天再早早奔赴岗位……就这样,在特殊时期,张红用一颗党员执着的心温暖着医院里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也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大家的平安。但对80多岁的老母亲,她满是愧疚。据她回忆,除大年三十晚在姐姐家吃过一顿团圆饭,之后的一个多月里都没有见过老母亲,尽管两地仅相离约10分钟的车程。

  医者初心,她诠释大爱
  作为医院培养的一名呼吸科医生和科室主任,张红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为此,她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并且积极创新、大胆突破。就在2002年底,她带领医护团队在全区率先开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技术。
  “前些年的一个晚上,我接到院长的电话,兄弟医院有一位外国船员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经上级专家的会诊后,要求立即支援。当晚,我携带呼吸机赶到了该院的心内科病房,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低氧血症很快得到了纠正。第二天早晨,当那位患者竖起大拇指向我说‘Thank you’时,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张红和记者说道。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关键时刻,需要我上,我必须先上!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红激动地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