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 张艳
林业战线“老兵”守护绿水青山

张艳(右一)正在对落叶进行研究。
□本报记者 王雪
区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张艳,工作以来始终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沿,肩负着“护绿”“栽树”“管山”的重大职责。当记者采访到张艳时,她和记者说道,很幸运能从事林业工作。
坚守岗位,初心不改
“远看当是烧炭的,近看原来是林业站的。”这是早年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当时,我们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在外人眼里和农民没有多大差别。”张艳笑着说,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识牌随处可见,林业保护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0多年来,我亲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林业发展的轨迹,从最初大规模的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通道林带建设到现在的自然资源管护。”回顾30多年的从业经历,张艳感慨万千。
历经30多年风风雨雨,张艳已成长为林业战线上的一名专业“老兵”。“作为一名党员,从对着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对党的忠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于心间,即使平凡,也要像萤火虫一样发光、发亮。
勤恳工作,破解难题
2000年以来,张艳一直从事森保工作,当时的工作重心就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张艳跟同事们一起,充分利用当时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把森林资源与有害生物测报调查相结合,对全市(区)主要病虫害(美国白蛾、赤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病等)进行实地、实时不漏死角地摸查。
根据全市(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寄主及分布特点,张艳与同事们一起客观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自然消长规律,绘制出全区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并在图上标注出害虫的分布地点;编制《全市(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预案》,根据具体情况对主要测报对象建起市(区)、乡、村三级测报网络。定期培训各级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病虫情调查,全区监测覆盖率由75%提高到100%,测报准确率达到98%以上,为及时发现疫情、科学防治提供了技术基础。
担当作为,勇挑重担
2011年,张艳正式担任原胶南市林业局森保站站长。“组织给我一份信任,就得练就担当的肩膀。”这是张艳任职之后的深刻体会。
上任当年,张艳接到了第一次实施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这项工作至今已连续实施10年,现在已经成为一项成熟、成功的防治措施。“但2011年是这项工作的首次开展,沿海地区的飞防药物容易对虾蟹造成次生灾害,需格外注意。”面对这些问题,张艳与同事们一起,经过多方修改、论证,最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胶南市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实施方案》以及《胶南市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操作流程》。随后,张艳又同专业测绘公司人员一起逐地逐林片测绘上图,确定飞机起降点、准确标注避让区、避让物等,最终保证当年辖区内十万亩飞防工作圆满完成。
张艳认真的工作也让她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工作以来,张艳先后获得省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培训员、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先进个人、全省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林业先进个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