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紧急抢修,“受伤”桥涵恢复通行 

将有助于缓解黄渔路交通拥堵,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黄渔路长城村北桥涵重建完工,恢复通行。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金秋十月,西海岸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10月15日,省道S216线黄渔路10.9公里处桥涵仅用两个多月即抢修完工,黄渔路长城村段恢复交通,沿线群众出行将更方便快捷。
  
  安全隐患
  交通流量骤增,桥涵不堪重负
  黄渔路K10+951桥涵位于灵山卫街道长城村北,为1孔1.5M×2M条石板涵。上部主要承重结构为长方体块石,横向布置24片石条。所在路段为国家三级公路,路面宽7米。
  前期,由于204国道洋河崖至姜家洼子段拓宽改造,青岛前湾港区2号疏港高速大中修和省道黄大路宝山至六汪段大修工程封闭施工,桥涵所在的黄渔路昼夜交通量骤增。尤其大型工程运输车辆频繁行驶,致使桥涵不堪重负。“该桥涵修建时间久、设计标准低、运行时间长、承载力小,难以抵挡大吨位重载车辆频繁通行,加上今年汛期降雨频繁,加剧了桥涵水毁受损程度和病害扩大幅度。”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茂健说。
  对此,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加大养护巡查频次密度,高度关注黄渔路及该桥涵运行情况。在不久前的一次路桥巡检中,发现其中有8条石条已出现裂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顶格处置
  投资近百万元,紧急封闭抢修
  为保证过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底,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及时发布封路通告,对该路段实施交通封闭。同时,在保证质量安全前提下,本着“快修复、快施工、快通行”的原则,将该桥涵施工列入重点抢修项目,投资近百万元实施重建,特事急办,顶格处置。
  8月初,设计、地勘、监理、施工等项目参建单位一一进场,密切协同,现场会商,精准制订抢修方案。施工单位华鲁工程公司克服汛期、疫情影响,科学调度机械设备、原材物料,严格遵循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落实落细安全质量措施,为最终完工通车提供可靠保障。

  优化升级
  缓解拥堵状况,方便群众出行
  据介绍,黄渔路是连接新区东西的一条交通主干道,是沿线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的重要通道。长城村北桥涵重建完工后,由老式石梁涵升级为钢筋混凝土箱涵,增大了过水断面。上游新增了导流槽,汛期泄洪更加通畅。
  “重建之后,桥涵的强度和安全技术指标大大提高,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也将大为增强。对于优化周边群众行车环境,服务百姓安全便捷出行,助推乡村振兴和百姓脱贫攻坚奔小康,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王茂健说。
  黄渔路开放交通后,随着青岛前湾港2号疏港高速大中修工程竣工通车,将进一步缓解新区东西之间交通拥堵现状,减少出行成本,提高行车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交通出行。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