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打造一流政务服务
泊里镇深化体制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智慧便民视频系统”,办事群众与工作人员实现远程协办。
□记者丁霞 报道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记者从泊里镇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镇通过打造20个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将85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至各新村(社区)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按照“前台+后台”模式重新建构服务体系,高效承接了107项市、区两级权限,有力推动了镇级审批大厅“一窗受理”改革,巧做“加减乘除”法,扎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荣获了“西海岸新区为民服务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深化体制改革
做实承接权限“加法”
2019年7月10日,泊里镇政务服务局(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高效承接管理权限,打造优质政务服务工作。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原则,青岛市人民政府通过青政字〔2019〕13号文公布泊里镇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事项37项,新区各大局通过委托方式赋予泊里镇区级管理权限73项,因“个体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景观亮化工程验收”“海绵城市专项验收”3项已取消,现共计107项,涵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民生保障等领域,有效扩大了泊里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政府履职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泊里镇已独立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3122件,企业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优化办事机制
做好流程再造“减法”
泊里镇政务服务局负责人、二级主任科员陈晶介绍说,泊里镇完善“一门、一窗、一网”机制,充分发挥政务大厅在推进改革中的平台作用,启用了便民服务大厅,将泊里镇和市、区两级下放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大厅办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窗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办所有事”。同时,在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政务服务市区通用网上审批平台上,将10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23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新增、梳理,高效推动网上申请、网上审批,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力争实现“一网通办”。
创新服务渠道
做优政务提升“乘法”
“结合泊里智慧小城市建设,探索推进事项办理智能化,群众可实现预约办、网上办、远程视频协办。”陈晶介绍说,依托“智慧便民视频系统”,办事群众可与工作人员视频通话、桌面共享、文件共享等,实现远程协办。耗时2个月零成本自主研发的“新生小城市泊里便民通”查询平台,办事群众进入“便民通”可轻松获取服务事项指南、服务窗口导航平面图等信息,办事更高效。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泊里镇打造了20个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共将85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至各新村(社区)办理,选取尧头社区、蟠龙村、菜园村、红石村开展政务服务下沉示范点建设,构建镇——村——网格员三级代办帮办体系,力争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社区)”。
转变工作作风
做细督导考核“除法”
“我们首先推行精细管理‘除问题’。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窗口行为,制定办件规范、服务规范,切实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切实避免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顽症。”陈晶告诉记者,其次,强化监督考核“除短板”,构建“群众考核、绩效考核、监督考核”三位一体考核体系,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回访与“好差评”工作;制定政务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将业务办理、工作人员考勤、工作纪律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实行日检查、月考核、年表彰的考核办法将绩效考核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政务服务监督检查,对驻厅人员的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强化督导,确保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