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张家楼街道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美丽乡村“面子”靓“里子”美


  干净整洁的道路和整修一新的房屋完美相融,美丽乡村一派安静祥和。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吴滟蔚

  为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效,近年来,张家楼街道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有效提升乡村“颜值”,着力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保洁员成“全能手”
  道路街巷皆美丽

  道路是一个地方的“脸面”。走在张家楼街道,一条条乡村公路宽敞整洁。一线保洁员每天坚持打扫路面、清理杂草,做好日常养护作业。记者从张家楼街道乡村规建监管办了解到,张家楼街道现有农村公路养护人员50名,负责道路的保洁,保证道路的干净和畅通,保证居民的出行安全。
  如果说道路是一个村庄的“面子”,那么街巷、小道则是“里子”。走进张家楼街道大泥沟头村,干净的路面、茂密的绿植,让人很难将眼前的景象同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划上等号。“我负责这段路的清洁,以及垃圾桶的清洁,并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张家楼街道保洁员王城贵说道。为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张家楼街道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原则,对垃圾实施源头分类,并对垃圾桶进行有效改造。村级保洁员同时也担任着垃圾分类员。
  “我们张家楼街道有200名保洁员,分布在63个自然村,他们分片、分区工作,日常工作中要求必须保持路面整洁、干净、卫生。最主要的是,保洁员们要指导居民把生活垃圾投到正确的垃圾桶里,既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让外来人员一进村就感到舒心。”张家楼街道乡村规建监管办(环卫)工作人员赵艳波介绍道。

  村庄清洁在行动
  美丽乡村变了样

  走进张家楼街道丁戈庄社区的文化休闲广场,小桥流水,凉亭矗立,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看不到乱堆的杂物,一派安静祥和的乡村美景。“过去你要是来我们这里,看到的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丁戈庄社区党委书记尹宗文告诉记者,没有进行整治之前,大街上、胡同里都是乱堆乱放的柴火杂草,“不仅影响村庄整体形象,还不卫生,五六年前都能在大街上看到乱窜的老鼠。”
  张家楼街道规建监管办副主任董刚介绍,今年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季攻坚行动以来,各村积极行动,对村庄垃圾进行清理,认真落实村庄保洁制度,依法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庄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树挂、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同时,我们还对村庄沟塘河渠进行集中清理,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通过这样的措施,达到清洁村庄的目的。”

  农村改厕变化大
  干净卫生有保障

  “你看现在都是水冲厕所,比过去那种旱厕不知道强了多少。”走进张家楼街道丁戈庄村张瑞田的家中,记者在院子西南角看到一间干净明亮的农村厕所。据张瑞田介绍,过去家里夏天不光蚊蝇乱飞,而且臭气熏天。“现在就算离厕所这么近,也闻不见臭味。”
  董刚介绍,改厕后的日常维护成了工作重点,包括对已改造的农村厕所实施动态监管,对有维修、抽取需求的农户及时进行服务。“我们把粪便清运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维护,农户有需求可以直接联系清理,非常方便。”此外,针对已废弃的厕所,及时销号;增加农村公厕保洁和消毒次数,保持公厕卫生;加强农村厕所粪污的处理管控,做到厕所有人管、粪污有人清、粪水不乱排,抽出的厕所粪污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粪口传播隐患。
  今年以来,张家楼街道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各项考核成绩名列前茅,为居民营造了洁序净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该街道建立由43名街道保洁员和188名村级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完成了农村乱堆乱放、私搭乱建、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的整治提升;街道、村庄自筹资金近1500万元,连续三年实施实事工程,全力推进农村排水沟渠、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碾头、海龙等7条农村道路的整修工程和各村道、乡道的维护保障,全面提升了农村路网状况;推进卫生厕所管护,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专业管护公司对全街道1万余户卫生厕所运营维护,今年以来已更换厕所盖板6000余个、排气管道300余个,修复破损台面200余处。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