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山东港口青岛港打造全球首创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

集装箱坐“空轨”,海铁联运零换乘


  ▲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

  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效果图。
  □记者 董梅雪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山东港口青岛港与中车长江集团长江公司在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举行青岛港集装箱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合作研发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全球首创的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将落地山东港口青岛港。
  该项目是山东港口青岛港继建成投产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在智慧港口建设领域的又一关键举措。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空轨技术与码头集装箱业务相融合,实现港口的智能、高效、无缝衔接,必将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新贡献。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建成投产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构建了国内首个自动化码头标准体系,为世界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了“青岛模式”“中国方案”,也为5G、区块链等技术研究提供试验与应用场景。
  中车长江公司主打铁路物流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务,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物流装备系统供应商,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已建成智能货运空轨路线并掌握测试数据的公司。
  据了解,在201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尤其是海铁联运箱量快速增长背景下,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主动进行攻关研究,创新提出了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并先后完成了轨道结构选型和货运动车定制化设计、信息及控制系统顶层设计、空轨系统与港口系统无缝对接等工作,与中车长江公司在技术、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合作达成一致。
  据悉,该示范项目将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进行建设,一期示范工程起于自动化码头海侧,止于相邻的人工码头箱区,线路长度612米,计划于2021年6月投入运营。该示范项目将采用智能空轨系统与AGV、IGV、无人集卡和有人集卡多种交互方式,精准对接海铁联运、中转业务、海关查验等8种港口业务形态,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北斗定位、机器视觉、激光扫描等先进科技,实现智慧港口建设新突破。二期工程将延伸至前湾港北岸铁路港站,项目全部建成后,全线长约9.5公里,年运输能力将达150万标准箱。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质的飞跃,彻底打破平面运输的交叉、拥堵等交通安全瓶颈,同时将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进一步提升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和效率,扩展港区发展空间,对城市立体轨道交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