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石灰窑东山随想
□竹影拂尘
小时候,站在我们小山村南边高高的场(农村晒粮使用的平地)上,极目远眺,环绕四周的全是黑黝黝的青山,往南是铁橛山连绵不断的山脉,往西是高城一带的山脉,北侧是七宝山,而东面则是黄山余脉。夏天的傍晚,在“隆隆”的打麦机轰鸣声中,我就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山的外面有什么?什么时候我能走出这大山,到山外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东侧那座山上有一处白白的缺口,我更加好奇:为什么其他的山都是青绿色的,而它却是白色的?山上又为什么会有一道口子呢?
时光流逝,转眼人生已过半数,现在的自己也算走出了大山,山外的世界看过不少,但主要的生活轨迹却仍在大山的怀抱之中。一次,坐车路过黄山时,不经意间望到路东边石灰窑东山上那一道曾引起我儿时无穷遐想和好奇的白色缺口,内心莫名地涌起一股要近距离观望一下它的冲动。
一天,我恰好开车回王台,中间有一个小时的空档,“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决定前去探看,了却儿时的心愿。下了黄山大崖,顺着石灰窑一条往东的柏油小路驱车驶去——得益于村村通工程,小路全修成了柏油路,走起来很顺畅。一路经过石灰窑东村、陈家沟、姜家屯、山柴、山赵,突然发现原来这里还有一大片广阔的天地,一路上经过小小的村庄、青绿色的山峰、碧波荡漾的水库、浓荫蔽日的树林,微凉的山风轻轻地从车外吹进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山柴村西边的山路上,我停下车,那白白的缺口就这样呈现在我眼前了,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距山口还有一段距离,我不识路,时间也不充裕,我犹豫着要不要往前再继续深入一点。
最后,我决定再靠近一点。一路开下去,穿过山赵村后,再往东北方向就是上山的路了,道路变得盘旋曲折,高低不平,不再好走。我冒着车无法调头的风险,一路顺着山间狭窄弯曲的土路开上去,直到没有了路。停车走下来,发现我已经转到山的背面(东边)。这山从东边看比较完整,全然看不出一点白色,仅能从山顶略略看出一点缺口迹象。
站在旷野中,让我感到无比的放松和惬意。“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极目向东看去,那里还是一大片连绵不断的山脉,真是山外有山,这片山被石灰窑东山阻挡着,我小时候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怀,此时略有感焉。
这小时候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东山,令我产生无限遐想的东山,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事后我咨询了一位老师,他说那缺口是以前开采石灰石留下的痕迹,他小时候常到那里拾草挖菜。
人生岁月,倏已过半,儿时情怀,余得几许?我们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间,每天熙熙而来,攘攘而往,早已将儿时的梦想置于脑后,甚至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来时的路,在不知不觉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少被俗务牵累一点,多为内心停留一下,听一阵阵风起风落于无声,看一片片云卷云舒于天边,又何尝不是人生一件美事?于是,返程途中我决定,休息日我将从正面再登上石灰窑东山,看看那个缺口的白色,是否还是小时候看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