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股子“牛脾气”,他让老街焕新颜
王台街道山赵村网格员赵浩东敢啃“硬骨头”,让凋敝40年的老街重焕生机

整修前,老街杂草丛生,狭窄难走。

硬化拓宽后的老街新貌。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韩丽丽
一条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臭名”的40年老街,因一位致力“办好百姓身边事”的社会治理专职网格员变了模样。老街位于王台街道山赵村,曾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寸步难行,是远近闻名的“死胡同”;网格员赵浩东性格执拗,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入职就盯上了这块“硬骨头”,立志让这条老街旧貌换新颜。近三年时间里,一街见证着一人成长,一人坚持为一街美颜,书写了一段深耕网格化治理的动人故事。
旧貌换新颜>>
狭窄街巷蜕变康庄大道
1月4日,王台街道山赵村村委正南,冬日暖阳映照在水泥路上,道路宽阔平坦、干净齐整,路旁排水沟外形美观、排水顺畅。“以前这条街到处都是垃圾,别说走车了,连人出去都得横着走。”据村民文大姐回忆,过去这条街是村里“脏乱差”的代表。
据介绍,这条老街是40多年前山赵村农村房屋规划工作未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地形所致,老街东西两侧落差近1.5米,东侧房屋高耸,西侧房屋低洼。由于村民私搭乱建,将这条本该南北贯穿村庄的大街“拦腰截断”,成了死胡同。东西落差和“死胡同”两大难题造成了污水在街面上“横行”的独特“排水系统”。
“以前这条街两边都是居民建的草棚、菜园,还有‘三大堆’问题,实际上道路只有1.5米宽。刚来这个网格时,我每天都会在这条街上走一圈,每次都是一步一坑,一瘸一拐。”赵浩东告诉记者,年轻人走一趟都如此艰难,村民们每天进出这条街可想而知有多费劲儿,“我想帮村民整修这条街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2018年10月22日,刚刚入职不久的赵浩东得知,年底前街道将对所有村庄的胡同进行路面硬化施工作业。等来了让老街旧貌换新颜的机遇,赵浩东着手推进老街整治,2019年5月25日,曾经狭窄难走的老街蜕变成一条8米宽的康庄大道。
美颜先舒心>>
多方协调化纠纷解难题
修“表”也修“里”,“美颜”还需先舒心。要让老街焕然一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刘浩东经历了漫长的维稳清障工作。
修路遇上钉子户,刘浩东在村两委协助下,多次走访入户,最终联合亲属劝说,钉子户同意拆除私搭乱建;线杆占道影响施工,刘浩东积极与施工单位、村民等协调,不到24小时完成占道线杆南移工作,创造了王台街道非重大安全隐患线杆清移最短时间纪录;排水系统重建引发矛盾纠纷,刘浩东听取村民和施工方主张,实地勘察现场,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收获各方一致认可……
“老街整修过程中,要及时解决矛盾纠纷,不能影响施工进度。”刘浩东告诉记者,老街整修涉及近50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必须慎之又慎。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赵浩东共计入户走访12户村民,协调村民按时清拆私搭乱建共计10余处,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
家门口的路顺了,村民们的心气儿也跟着顺了。“路修好了,村里的环境也变美了,住着特别舒服。”文大姐说。
赢百姓信任>>
打通社会治理“连心路”
破烂不堪被整齐划一取代,污水横流被干净整洁取代,杂草丛生被一尘不染取代……40余年的老街如今成了山赵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言人”,同样焕然一新的,还有网格员刘浩东。
“修好这条路之后,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让我有了成就感,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刘浩东告诉记者。走在焕发新生的老街上,回忆扮靓老街的每一份付出,刘浩东感触良多,“这条路是2019年5月25日修完的,到现在路面看不到一处破损。这条街经受住了考验,我也经受住了考验。”
“有事找网格员小刘,好使。”从村民犹豫是否配合修路,到因为这条街,刘浩东成了村民们最信任的人。“我们身上肩负着政策法律宣传、社情民意信息、安全隐患巡查、城市管理监督、矛盾纠纷调解、民生服务代理、网格运行协调七大职责,在群众眼里,我们就是政府派到他们身边的贴心人。”刘浩东表示,他更加了解了网格化治理的重要性和先进性,“网格不仅能实现综合治理、拉近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还承接了社会事务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基层社会治理,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这条绽放“第二春”的老街,更是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连心路”,只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这条路方能永远年轻、通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