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青岛唯一!宝山镇成功获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一颗蓝莓带来的美丽嬗变


  网络主播为宝山蓝莓直播带货。□记者 梁玉鹏 报道

  ▲各种各样的蓝莓特色产品。 □记者 梁玉鹏 报道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日前,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出炉,宝山镇因蓝莓特色产业鲜明、品牌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成功获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是青岛市唯一入选镇。
  近年来,被誉为“中国蓝莓第一镇”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依托生态、资源特点和农业产业优势,全面发力、蹄疾步稳,构建蓝莓产业体系,以蓝莓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宝山镇蓝莓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蓝莓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
  多年深耕,打造特色品牌优势
  “1999年1月份,青岛蓝宝实有限公司在宝山镇金沟村进行蓝莓产业化生产,开创中国蓝莓标准化种植先河;2001年,宝山镇开始规模化种植蓝莓,是国内最早进行蓝莓规模化开发的地区;2013年,国家级蓝莓栽培综合标准化项目在宝山镇实施……历时数年,宝山镇探索完成了《蓝莓整形修剪技术》等7项技术标准。”宝山镇品牌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李增杰告诉记者,宝山镇立足生态、资源特点,发挥自身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蓝莓产业,打造“中国蓝莓看青岛,青岛蓝莓看新区,新区蓝莓看宝山”的“宝山蓝莓”品牌,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品牌是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宝山镇党委政府致力改革创新,打破固有果品种植模式,全力以赴调整果品产业结构,改变果品产业散户无序经营状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精品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宝山蓝莓”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搭建平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宝山镇果断应对,成立了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制定严格的果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和行业标准,建立共用品牌授权使用制度和品牌可追溯系统,有力推动了蓝莓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我们以协会为载体,在淘宝、抖音等平台开通‘宝山蓝莓’线上购买渠道,2020年线上销售额已累计超过3000万元。”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会长隋军说道。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宝山镇现有蓝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不同形式的蓝莓经营主体100余家,年产量达1万吨,每年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个,实现人均增收约2000元。2020年宝山镇蓝莓产值达5亿元,蓝莓季全镇居民存款较去年同期增加6300余万元。
  “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9个合作社的良好运营,在节省了成本的同时,蓝莓售价逆势上涨,较2019年同期每斤增加5-10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增加村集体收益。”宝山镇李家沟蓝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清密介绍说。
  牵手网络,做大做强蓝莓产业
  “2020年6月份,协会参与承办了‘2020黄岛蓝莓’节,进一步推动蓝莓产业发展。”隋军告诉记者,2020年,宝山镇抓住疫情影响下消费需求旺盛、线上销售火爆的新机遇,将蓝莓节活动搬到“线上”,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副镇长走进蓝莓大棚直播间,通过现场直播与异地连线互动等方式,打响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第一枪。直播当日各平台累计观看量达86万余人次,直播期间订单量突破2万单,销售额达200余万元,直接带动线下3600余万元宝山蓝莓的销售,成为直播带货的“网红”模板。
  下一步,宝山镇将加大对深圳、上海、南京等大型城市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同时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的赋能作用,引进先进品种和技术,加快宝山果品的更新换代,带动产业效益增长,为群众增收致富铺路搭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