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唱大风
——西海岸新区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开栏的话
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与生俱来就拥有改革的基因、创新的基因、开放的基因。回顾“十三五”,新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经略海洋、自贸试验区、国家级体制机制创新等国家战略,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多领域取得“首创性”改革成果,综合行政执法、社会治理、退役军人服务等改革事项走在了全国前列,竖起了新区改革品牌,提升了新区影响力,推动了新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区“攻坚突破年”。瞄准“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的目标定位,西海岸新区全面打响“十二大攻坚战”2.0版,吹响了改革再出发的冲锋号。本报今起推出“改革之声”专栏,聚焦新区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改革亮点和各级各部门争当改革“排头兵”的生动实践,续写新区改革发展新篇章,敬请垂注。
发展路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刚刚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年来,新获批市级以上改革单项试点30项,累计达101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一批重大改革试点落地;115项重点改革举措在市级以上层面复制推广,中央改革办督察组调研青岛自贸片区并给予高度评价。
强力攻坚 擘画推进
新区改革画卷日趋丰满
工委区委主要领导重要改革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落实,高位推动抓落实,强力推进破难题,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创崭新局面。先后召开深改委会、区委常委会、改革相关专题会50余次,印发改革文件90余个,构筑起更为完备的体制机制创新“四梁八柱”,改革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发起体制机制创新等12大攻坚战,打破部门界限、优化工作流程、整合要素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由点到面的突破。
建立改革创新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台账,压实落实责任。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点改革任务,建立242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责任落实清单、101项市级以上改革试点落实清单,强化过程督察、增加考核比重、注重考核实效,打出改革督察考核组合拳,推动全区形成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厚氛围。
健全创意征集机制。建立区级领导、机关干部、市民群众改革建议征集体系,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带头,征集建议超过1100条,10条经验市委主要领导给予批示,16项工作入选全市“三我”活动六个“十佳”,入选数量为全市之最。
承担使命 落实战略
提升新区辐射带动作用
经略海洋纵深推进。以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为己任,持续推进海洋领域改革创新,率先组建海洋发展委员会,成立海洋经济工作专班,在全国率先搭建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区港关联席会议机制,以超常规的战时运转体系,着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2020年占全市比重达到39%。
自贸试验成效显著。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改革探索,承担的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8项,形成68项创新案例,海铁联运“全程联运提单”模式等13项首创型案例全省推广,原油保税调和等3个首创型案例参选第四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创新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9倍,网购保税进口货值占全省七成以上。
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发起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攻坚战,有序完成首批四个功能区改革,中央编办、省委改革办刊发新区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发展经验。健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落实机制,省政府下放240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累计达252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能放尽放,实现“新区事新区办”。
勇立潮头 攻坚突破
新区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创出疫情防控下举办大型活动“新区样板”。顶住疫情防控巨大压力,创新“指挥部统筹、专业化指导、市场化营销、专班化保障”办节办会模式,连续有序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会展活动344场,擦靓“四张国际名片”,疫下办节开创国际先河,精准防控方案创出全国范本,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费加罗报》等国外知名媒体纷纷报道,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会展名区。
创新“双招双引”体制机制。在全市首创“网上会客厅”“云签约”,成立31家社会化专业招商中介机构,首批聘任29名专业招商顾问,年内引进百亿级项目5个、世界500强项目14个。组建人才生态产业集团,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特色专业职称评审试点,创新成立校地融合办,驻区高校达20所,新增各类人才5.7万人,占全市四分之一,连续五年在全市人才工作考核中位居首位,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深化营商环境体制改革。实施打造精简高效政务新生态改革攻坚行动,294项改革任务、538项惠企政策推进落实,形成162项省市领先的创新做法,获评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新区作为全省唯一区市代表,与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济宁五市代表山东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获得国家发改委好评。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成立土地开发公司,全年供应土地2.6万亩,其中产业用地增长40%。率先实施“标准地”改革,与“亩均论英雄”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以强大资本市场助推高质量发展,组建金融联盟,设立青岛跨境基金中心,新增备案基金规模增长234%,荣获全国地方金融服务创新奖。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成立科技创新投资公司,建设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70亿元。用市场力量搭建工业互联网生态,海尔卡奥斯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唯一独角兽。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规划建设11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先行区,建成启用青岛农业“国际客厅”,入选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圆满举办“乡村振兴齐鲁论坛”,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新区智慧。农业农村部《农村工作通讯》刊发新区乡村振兴做法,《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铁山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构建“新区大统筹、镇街强治理、社区夯基础”三级社会治理体制架构,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街呼区应、上下联动”。深化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局队合一”体制,执法效能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均超过98%,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率先出台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成全省首家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全省领先。开展全国首批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先后2次在全国卫健系统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制定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入选全市唯一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创新就业保障机制。疫情期间全国首创“共享员工”模式,央视《新闻联播》单条播发新区经验。新区代表青岛市参评并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深化党建领域改革。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高质量完成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试点任务,在全省作典型发言。实施党政干部人才“优选计划”,出台重点工作攻坚战专项干部奖惩办法,树立起凭实绩论英雄的干事导向。健全协同监督体系,打造纪委监委协同统筹、十大监督协同推进、主责单位协同联动的“大监督”格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向着新的更高目标挺进,需要汇聚磅礴力量,聚焦新区承担的国家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精准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征途上昂扬奋进,以改革创新助推新区航船驶向更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创新辉煌!(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