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 周志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红色”,是党的颜色、共和国的颜色,“基因”具有遗传性、决定生命的构造和性能。红色基因,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红色基因是推动革命胜利的力量所在
为了救国救民,20世纪初,中国曾“政党林立”。然而,三百多个政党和类似政党的政治性团体大多如昙花一现,未能实现民族救亡。而中国共产党仅用了28年就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1921年,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就以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南湖红船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1927年,经受大革命失败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在斗争形势极为残酷、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革命低潮期坚信“星火燎原”,诠释了什么是“信念坚定”。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越挫越勇,展现了红色基因“不怕牺牲”。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后,延安成为革命圣地,在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中展现了红色基因“艰苦奋斗”。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展现了红色基因“勇于自我革命”品格。
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以独特的红色基因团结凝聚了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红色基因是筑牢发展之基的光荣传承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宣告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如何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新的重任。
1955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投身中国导弹研制事业,展现出红色基因“热爱祖国”;1959年,面对无经验无设备无技术的大庆油田开采难题,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展现出红色基因“创业奉献”;1962年,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在这里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光与热,兰考人民把他亲手种下的泡桐树亲切地称为“焦桐”,展现出红色基因“亲民爱民”……
建设时期的艰难险阻难不倒坚守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传承红色基因,为社会主义大厦夯实发展之基。
红色基因是推进改革发展的时代旋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进入新时期。发展形势更加复杂,红色基因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时代旋律。
1978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冒着风险摁下包产到户的红手印,拉开农村经济改革序幕,展现了红色基因“敢为人先”;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科学团队经过多年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展现了红色基因“勇于攻坚”;1994年,因公殉职的孔繁森用实际行动塑造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展现了红色基因“清正廉洁”;2008年,在汶川地震的考验下,我们党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强大软实力……
从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勇往直前,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成为时代旋律。
红色基因是实现复兴伟业的坚强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阔步前进,以党的建设引领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在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党领导人民谱写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党领导人民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红色基因新的时代篇章成为党实现坚强引领的根本所在。
回望来路,红色基因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深植于血脉之中。正因为百年来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我们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我们党才能永葆青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时代、新征程,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精神血脉赓续绵延!
(作者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