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培训 定向就业 送岗到家
琅琊镇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村民正在参加惠民工厂加工项目培训。□记者 梁玉鹏 摄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董雪
“我从‘智慧琅琊’公众号上了解到招聘会的信息。”近日,丁石洼社区居民王本有一直忙碌地穿梭在招聘会现场。3月份以来,琅琊镇先后举办了8场“线上+线下”复工复产招聘会。据不完全统计,1200余名求职者们走进各企业设在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招聘点咨询岗位信息。
提前摸底调查
精准匹配求职需求
“来到招聘会,觉得鲁海丰待遇非常不错,还离家近,一点也不比外地企业差。”家住刘家崖下村的刘洪涛,去年参加镇上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取得了叉车证,之前一直从事渔业捕捞,收入不稳定,这次通过招聘会,成功入职了鲁海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一同入职的还有丁石洼社区的石发润,提到未来的工作前景,他们两个人信心满满。
为能精准匹配求职需求,举办此次招聘会前,该镇便民服务中心利用一周的时间,提前开展了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和闲置劳动力摸底调查,共摸底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657人,整理有招聘需求的企业43家,提供了技工、普工、餐饮服务、质检等1200余个岗位。
接下来,该镇还将与周边镇街、区相关部门加强对接,精准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实现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双赢。开春以来,该镇已有26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该镇每周都向全区的企业收集岗位需求信息,在“智慧琅琊”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目前已累计让全镇400余个农村劳动力走上了心仪岗位。丁月兰是翟家屯村的一名村民,平时她在家务农,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村委了解最近的招工信息,有合适的岗位,就利用空闲时间做其他工作增加收入。
开展精准培训
打造惠民就业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结合新区会议部署,琅琊镇党委政府把精准技能培训、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全面梳理镇内闲置劳动力的情况,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并开始安排镇内惠民岗位,就地解决了一批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最迫切的就业问题。“目前镇内有劳动意愿的村民很多,除了一千多个能实现全日制工作的村民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村民想利用闲暇时间就近打零工增加收入。”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李世秀告诉记者。综合考量镇内不同的就业需求,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在砚台地、翟家屯等村探索打造了家庭式惠民就业模式,在相关网格村委办公室设立培训工厂,采取边培训边工作、按件计费的方式,解决了近百名闲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家庭式惠民就业模式在试行期间就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前期该模式已培训60余名学员,已有40余名学员通过了培训,并且已经取得了收益。随后,该镇又积极对接相关企业,引进更多更好的乡村振兴工作项目,使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村内年龄大、无收入来源的村民走出就业困境。“我们将通过精准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更好地为群众就业务工、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琅琊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春叶说。
盘活闲置资源
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据了解,海信、海尔、澳柯玛等企业的遥控器生产线将从厂区搬迁至琅琊镇内的8个村庄,并进行升级,现已开始进行首期5个村庄的项目建设工作。此外,工作队还引进外资建设高端首饰加工生产线,盘活琅琊镇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组织周边群众利用碎片时间就近就地就业,达到企业降成本、镇街增财源、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三赢目标”。
据悉,本次引进的乡村振兴惠民工厂项目投资方拟在琅琊镇投资5870万元,建设11条表面贴装工程生产线,35条遥控器组装线,1条高端首饰加工生产线。目前,该项目已于3月24日,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完成集中签约仪式,预计马上即可开工建设,该惠民工程全部达产后将达成年产1亿支遥控器,360万件(套)高端首饰的生产能力,产值1.5亿元以上,预计年利税550万元,能够帮助600多名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对琅琊镇村庄的全覆盖。
前不久,该镇针对该惠民工厂的招工需求,面向全镇举办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精准培训暨乡村振兴惠民工厂岗前培训班,对有就业需求的320名群众进行培训。这些群众完成培训且达到合格标准后,就可根据个人意愿,赴企业或乡村振兴惠民工厂上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