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岛湾畔,“莫比乌斯环”合龙在即
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预计明年完工并启动招生,助推新区及青岛市艺术时尚教育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近日,记者走进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施工现场,大量钢结构构件正在进行吊装,让人感觉好像穿越到了重金属科幻电影拍摄地。远处,正拿着对讲机与“演员们”激烈对戏的项目经理周超酷似一位场外导演。
休息间隙,周超告诉记者,该项目位于唐岛湾南岸、西环岛路以北,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涵盖教学综合楼、宿舍综合楼、艺术家工作室、礼堂综合楼、室外体育活动场地。项目于2019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各部分建设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教学综合楼连桥2的吊装工作以及二次结构施工,预计2022年全部完工并于秋季正式招生。
逐一攻克难点,“莫比乌斯环”10月底前合龙
为细致了解校区建设,西海岸新区校地融合办项目服务专员鲍德方带记者参观了项目沙盘。巨大的沙盘被点亮后,整个校区布局被清晰地勾勒出来。项目占地338亩,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涵盖教学综合楼、宿舍综合楼、艺术家工作室、室外体育活动场地。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一个线条极具美感的“莫比乌斯环”建筑体。“这个以‘莫比乌斯环’造型呈现的教学综合楼是整个项目的精华所在,通过大量的曲线,传递往复循环的整合理念。”鲍德方说,整个建筑看似是一体式的,但其实分为三个独立单体,分别是图书楼、教学楼、实验楼。“‘莫比乌斯环’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亮点,该建筑体最大的技术难点为155米和140米的两座复杂钢结构连桥。”周超告诉记者,作为构成“莫比乌斯环”最为关键的曲面重合形态,这种长度的连桥极其罕见。目前,钢结构连桥1已完工,钢结构连桥2将于10月底前合龙。
用钢材“编织”出优美的自由曲面绝非易事。周超介绍说,项目对焊接、防腐、防火等要求都很高,加之项目中采用厚板居多,焊接难度大,对施工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针对一项项难点,承建单位中建八局四公司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和技术力量,不仅通过500吨汽车吊进行桁架吊装,设置临时支撑格构柱,实现高精度高品质桁架合龙,还开发了“莫比乌斯环”环状建筑综合施工关键技术,应用数字化建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莫比乌斯环”设计效果与施工品质深度融合。
楼宇设计风格各异,打造特色网红地标
提到别具一格的校区设计,设计专业负责人刘鹏告诉记者,“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由该校设计团队亲自操刀设计,其中,大量曲线的往复循环,将四维空间中的无限形态抽象设计到三维建筑之中,寓意这座‘未来学院’创新探索的无限可能。”
除造型独特的教学综合楼外,其他楼宇建设也风格各异。例如,学校教工公寓由两栋“L”形的楼体构成,采用连续外阳台的形式,形成多个屋顶花园;宿舍综合楼的模样像是一条正在游动转身的带鱼,流线曲面十分抢眼;礼堂综合楼外形酷似贝壳,整面的绿色植被覆盖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无主门、8个门洞设计是其亮点之一。“礼堂综合楼主要满足大型学术活动,设计时,平面呈现为圆形剧场的模式,屋面天窗可以自然采光。”刘鹏介绍说。
另外,该校尽在体现“开环大学”的未来教育空间理念,体现艺术类大学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特征。同时,注重空间利用、绿化与建筑的巧妙组合。“整个校区充分顾及并处理好与北侧西海艺术湾项目的关系,与其形成资源互补、互为进退的有机‘对话’。”刘鹏介绍说,他们将携手打造专业艺术教育及公共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园区,力争成为新区沿海岸线蓝色文化长廊上的点睛之笔。
细看校区内部建设,教室布置“非同一般”。“我们将打破现有教学学科孤立的现状,打造一种‘后福特时代’学科融合的状态,让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无限放大。”刘鹏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为开放式设计,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有效融合,形成了大山水与小山水有机融合的韵律感。另外,校区内还规划建设了三条市政路,可穿过校园与外界相通,届时该校将成为唐岛湾畔一座新的地标建筑,或可成为一处新的“网红打卡地”。
涵盖众多学科专业,明年秋季首批招生
众所周知,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设计学两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唯一一所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艺术院校,为八大美院之首。
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是西海岸新区第一个“双一流”艺术院校的合作项目,将以海洋战略、海洋文化为核心开展多层次、高品质、国际化的艺术设计创新教育项目,涵盖海洋设计、时尚设计、自由艺术、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等众多传统与新兴学科及专业领域,该项目预计明年全部完工并于秋季开始招生。
未来,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胸怀,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艺术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研究的新领域,推动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的艺术教育和时尚教育发展,提升区域艺术教育水平,促进区域文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