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海运高校蓄势起航
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新校区一期今年9月投入使用,将赋能新区航运贸易、航运科技等发展

▲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新校区效果图。

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即将投用。
□本报记者 张静
从滨海大道与风河入口处沿蓝湾慢道一路向南行驶,在海军公园南侧停车驻足远眺,一座新建学校面向大海拔地而起,那便是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新校区。
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新校区位于古镇口核心区,与灵山岛遥遥相望。“项目规划占地712亩,港池1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8.48万平方米,分二期进行建设。目前,一期工程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施工,计划2021年9月投入使用,并完成老校区搬迁;二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5日开工,计划2022年10月竣工,12月投入使用。”陪同记者探访的西海岸新区校城融合办项目服务专员高超介绍说。
新校区9月投用
部分师生届时进驻
“中国远洋海运大学与其他大学不一样,它属于集团企业办学,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依托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整合集团在全国各地11家教育培训院校和机构组建而成。未来,这里将按照‘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方式统一运作。”中国远洋海运大学副校长王喆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走进集装箱会客室内,映入眼帘的便是四块校牌。原来,根据实际需要,除了使用中国远洋海运大学这个名称外,还有“中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校”“中国远洋海运研究院”和“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三个名称,这三个名称与“中国远洋海运大学”一起在2020年7月3日进行了揭牌。
“今年9月,船员学院的主要机关、学历生(大专)全部搬迁至新校区,约2100余名学生、500余名教职工,其他培训生等依旧在老校。”王喆提到的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同样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立于1976年,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
“在这里,我们要打造的是具有鲜明中远海运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集合集团党委、企业大学、研究院、青岛船院多种功能用途为一体的复合建筑群。”王喆告诉记者,“集团每年船员的需求量是600-700人,按照集团要求,学校培养的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会进入船员公司。”
“在学校建设方面,集团将以建设世界一流花园式智慧校园为目标,把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新校区项目建成品质工程、绿色工程、安全工程和标杆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部主管刘峰说,整个学校建设采用下垫面海绵化工程总体思路,以源头减排设施的建设为主,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完善场地雨水系统。
配备实训基地
助学生实践“取经”
细观校区规划图,记者发现,整个学校的设计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海洋特色显著。
“新校区的总体规划概念是‘航行的船’,通过引入中央轴线和均衡的建筑布局来描绘一只向着黄海航行的海运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矩形规划场地的优势。”说着,刘峰指了指校区规划图中一个大的中央公园继续介绍说:“它加强了中央轴线、公园有方向性的线性景观模拟出海的航行动态。”
从规划图中还可清晰地看到,校区北侧布置人才公馆、体育馆和食堂,为师生提供周全的生活服务;校区南侧布置科研办公建筑和模拟船,作为对外企业形象的庭园;校区东侧布置航运广场、集装箱办公区和旗林广场,塑造开放的企业形象……分区规划不同的出入口,各自功能独立。
“校区按功能主要分为教育培训区与领导力培训区两个区域。其中,教育培训区布局在航海训练基地西侧,配置了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及轮机专业教学实训楼群及航海专业训练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图书馆等,主要为航运类人才培养和船员适任培训服务;领导力培训区采用集中式主楼布置,包括集团党校、国际海事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企业文化中心。”说到此,王喆着重补充说:“我们的机电中心和航海中心有各种实训设备,这些设备都是船上的‘真家伙’,学生在这里可取得航海中极其珍贵的‘经验’。”
常言道:航海是实践性科目,理论学得再好,没有实践也等于零。“这艘船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王喆用手指圈了圈规划图右下角的一艘船说:“未来,这艘长90米,宽18米的船将放进100亩的港池里,供学生在里面全方位学习,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实操水上训练基地。现在正处于规划阶段,预计2022年年底启动。”
培养航运人才
为发展增添新动能
“自选址以来,西海岸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各种手续都以最快速度推进,对此我们由衷感谢。”提到西海岸为项目提供的便利服务,刘峰激动地说,“一般情况下,从项目立项到拿到规划许可证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我们从项目立项到拿到规划许可证只用了116天,从拿到规划许可证到拿到施工许可证,用了13天,新区速度太给力了。”
谈到未来规划,王喆告诉记者:“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王海民曾在开工仪式的致辞中提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着眼‘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人才培养,积极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平台。新校区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更好地服务集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企业办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航运产业以及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
未来,集团将以中国远洋海运大学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与西海岸新区在航运贸易、航运科技、航运金融、航运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拓展合作空间、巩固合作成果、提升合作水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